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34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92篇原创文章。

我们以前已经讲过(《赵建:终局,通胀(万字长文)》),从通缩型去杠杆向通胀型去杠杆的转变,必然要发生一次严重的震荡。相变,或新趋势的形成并不容易,必须要来一次彻底的出清,打破原有的运行结构,并凝聚错乱的共识。最重要的是,让政策层彻底的转向。

4月、5月的数据都显示,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脉冲之后,房地产调整引发的总量收缩效应开始加速——由于杠杆的存在,呈现出指数级的下行。就像高山上滚落的巨石,除非是西西弗斯的神力,否则很难改变加速滚落的趋势。当然西西弗斯的宿命与反抗也是枉然的、暂时的。毕竟,形势比人强。二十多年形成的高速增长模式,债务滚雪球形成的巨石,一旦从山顶上滑落,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此时如果政策端能够顶住,后期就不至于失控。巨石越到后面速度越快,直到滚落到山脚之下,天崩地裂,扫清一切牛鬼蛇神,然后新的周期开始。今天在新旧周期交替的时间,巨幅波动是必然的。这就是我们去年底展望今年经济的时候所预判的“震来虩虩”(《赵建:2024,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用积极的眼光看,就是让中国经济摆脱对房地产和债务的过度依赖,“打扫好屋子好请客”,为新质生产力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这样的想象当然是好的,但政策之所以成为科学一定不是靠想象,而是对现实和规律的尊重。问题就在于,房地产这块巨石太大,滚落造成的后果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当初三条红线的出台,针对的只是房企“三高”乱象,从政策逻辑和伦理上并没有多大问题。但问题出在中国的房地产不是单一的行业,已经像毛细血管一样布满中国经济、产业、金融、信用、货币的角角落落。牵一发便动全身,这一点我早在三年前做出过警示(《赵建:降准能阻止信用坍塌的多米诺骨牌吗》,《赵建:警惕资产负债表大衰退》)。这也是中央多次提出的政策的系统思维、集成思维。去房地产化是必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毕竟不能被房地产长期绑架,但问题是存在一个时空错配,即去房地产带来的积极效应是长期,但引发的阵痛却是集中在当下,而且是二十年的矛盾和问题合在一起集中爆发。当初政策层可能只是想局部整顿,精准施策,但是预期与信心却是全局的。当初只看到房地产对其它产业的挤出效应,房价泡沫带来的高昂的社会成本,只是单纯的认为“房价下来了,年轻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就下来了”。殊不知房价下来后,所引发的收缩效应占据主导,年轻人连工作都保不住了,收入的下降和信心的衰落比房价下降的更厉害。这就是系统思维、集成思维,不能用三条红线这样的局部方法,去解决一个复杂的全局性问题

扫码成为研传会会员,获取更多独家分析

只要房地产还在加速调整,需求收缩的趋势就很难起来,而且会呈现出加速探底的趋势。告别房地产这么一个大产业,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我们很可能会进入一个经济走弱的“新常态”。去房地产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深刻转型,不仅是经济和产业转型,更重要的是财政、信用、货币创造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告别了轰轰烈烈的大兴土木、卖地买地的建设城市时代,地方政府真正学会和适应运营城市了吗?并不是简单的提高水电暖等“物业费”,还要进行财税的深刻变革,这涉及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政府到企业、个人,如果不能适应这个短期内加速探底,长期内深度转型的新形势,就会成为经济周期的牺牲品。数字传播与网红直播时代的兴起,更容易引发情绪共振。经济加速探底,快速上升的失业率,越来越稀缺的生意机会,普遍高危的行业,都很容易通过情绪共振,将经济转型的代价转化为社会问题,集体心理的病态。事关重大,不可不察。

加速探底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底部很快就能形成。如此长的周期,如此庞大的产能,巨石从山上滚落,要软著陆并不容易。大周期的底部,往往靠危机式出清来筑底。只有危机才能洗牌,才能打破利益集团的刚性结构,并让大多数人撞南墙后痛醒,从而凝聚新的社会共识——改革开放的大周期就是这样被危机倒逼的。中国的房地产是次贷危机后,十八大之后,后改革时代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代表着从资本积累到财富积累的典型过程,一种欣欣向荣的国强民富景象,并培养出了上亿人的中产阶级阶层;同样,也代表着债务的膨胀,贫富分化的加剧,房价泡沫引发的不满和乱象,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的失去等等。但是无论如何,房地产构建起了中国的内循环,改善了中国的致命弱点——需求端。总之,房地产通过从资本积累到财富积累的过渡,通过城市化消化了大量的产能,同时也加速了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暴露,让国家置于一个十字路口: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化的经济治理能力,如何做出决策并不容易。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里,静态、线性的简单决策往往会引发复杂的后果,因此决策层本能的会从历史资源中寻找依靠,寻找更能带来安全感的政策组合。所以,我们感受到这两年的政策与以前经济下行期的风格有极大的差异。

巨石的滚落难道没有阻挡吗?中国的西西弗斯是谁?首先当然是政府。三条红线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后,政策端就一直在纠偏,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融资端,以“三支箭”为代表,纠正管制房企融资方面矫枉过正的现象;第二个阶段在投资端,以“三大工程”为代表,通过旧改等刺激房地产投资;第三个阶段在购买端,以“新三支箭”为代表,即刚颁布不久的517新政。首付1.5折,房贷利率无下限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是不敢想象的。这只说明了两点:一是高层对待房地产的态度正在发生彻底转变;二是高层看到了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数据,经济和信用加速探底的数据。4月、5月以来的M1、M2增速都是正常年份历史新低。M1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为负数,这在正常年份是从来没有过的。

其次,给滚落的巨石制造摩擦的是中国独有的二元结构,包括内外循环二元,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内循环加速滑落后,以出口为代表的外循环正在补上,今年前5个月的出口数据的确不错,出口和出海保持着较好的景气度;城乡二元,城市失业了可以回到农村老家,过去的上山下乡,靠土地作为基本保障生存;数字与实体二元,实体部门没法就业就到数字平台灵活就业,中国的网约车司机已经680万,能吸纳最近几年从教培、金融、房地产等失业的劳动力;体制内外二元,中国有大量的体制内供养人口,他们在经济加速探底期虽然也面临着降薪和拖欠工资,但是企业和机关肯定不会破产,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也是当前年轻人热衷于考公的主要原因。经济加速探底期,职业理想已经顾不上了,为了一个基本生存保障而已。正是这些独有的二元结构,虽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扭曲和效率损耗,但是在经济下行期却可以成为独有的危机和风险缓冲。

加速探底时期,对风险资产不要抱有奢望,最好是现金和类现金为王,然后逐渐加仓布局下一个周期。耐心等待一次彻底的清算,才会熬出真正的底部。房地产这块超级大巨石自不必说,加速滚落的力量正在碾压一切,但也在孕育着新动能。债券和类债的高息股仍然是第一选择,国家队篮子股票具有一定的护城河,但其维稳性质决定了不会有多高的超额收益。长期来看,具有供给约束的资源类和必然提价的公用事业板块正在成为中国真正的核心资产。从破和立的角度,“破”端的房地产等旧动能,存在过度折价的机会;“立”端的新质生产力,存在过度溢价的机会,这些都可以作为交易型、做波段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