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起跑线跑好第一棒

——军地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定向培养军士入伍前培育工作

又到高考季,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职业,成为许多考生面临的人生课题。今年,定向培养军士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有志从军的青年提供了一个选项。

根据招生计划,2024年全国共有48所地方高校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招收定向培养军士23600人。与去年相比,招生人数增加375人,省份范围增加14个。

从2012年开始这项工作,到如今一大批依托地方高校定向培养的军士在部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推动了新型高素质军士人才方阵加速成长。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进入军营前,定向培养军士主要在地方高校学习生活。如何抓住这一重要阶段,帮助他们成为专业技能精通、军政素质过硬的“准军士”?本期我们关注一些军地单位的有益探索。

——编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军某部组织定向培养军士进行刺杀操训练。杨涛 摄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聚焦专业技能育精兵——

专业匹配 人岗相适

■吴强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刘明奎

“专业课程普通班次60分以上就能合格,定向培养班次需要70分以上。”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实验室,正在操作航海模拟器的大二学生张博文告诉笔者,作为一名定向培养军士,学院对他们的要求是基础要好、起点要高、专业要精,这样到部队后才能一专多能挑大梁。

“将来他们要上军舰、出远洋,只有掌握过硬本领才能胜任岗位,所以必须严格要求。”该学院航海系党总支书记孙阳介绍,他们今年为海军输送了300余名军士。

每学期开学前,学院都会派人到海军某训练基地对接教学计划,并派专业教师到部队开展“听评课”活动,紧跟部队建设需求共同修订课程内容。有一年,海军某训练基地相关负责人提出,由于舰船齿轮箱、传动轴容易出现故障,这方面维修人才欠缺,建议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学院立即组织人员查阅资料、充实教材、组织备课,将其作为必学内容纳入相关课程。

“部队所需就是我们所教,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入伍后的适岗能力,关系部队战斗力建设。”该学院船舶电子电气教研室主任杨淑娟介绍,学院紧贴部队急需的船舶电子电器、航海技术、轮机操作维修等专业,细化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考评标准等,让教学供给侧与部队需求侧紧密衔接。学院还针对定向培养军士能力需求,综合海事行业标准与海军作战要求,组织编写5部专业教材。

“不唯取得学历,崇尚一技之长”“上岗即会操作,入伍就能打仗”“练好过硬本领,争当精武尖兵”……走在学院内,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笔者了解到,军士大多是专业性强的实用型人才,该学院致力于让定向培养军士到部队后很快能实现专业匹配、人岗相适。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装实操能力,让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学院配备了航海模拟器、智能机舱模拟器等专业教学设施,建成电子海图室、航海VR实训室、水上训练场等场所。航海系还与地方船舶类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这天,在某企业实习基地,数十名定向培养军士正在结合实装进行操作训练。航海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丁文浩边操作船舶动力装置杆边说:“经过上手操作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操能力,将来入伍后到舰艇岗位才能驾轻就熟。”他们在各自点位,按照拆卸装置、了解原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流程进行操练,动作越来越熟练。

“实物实训、静动结合,不仅深化理论知识,还提高实践能力,一到部队就能派上用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020级定向培养军士、现海军长春舰下士董家枫感触很深。他说,通过现地实习和实装操作,提升装备操作和维护保养能力,能够缩短定向培养军士入伍后的适应期和培训期。

据该学院招生办负责人介绍,这些天,他们接到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的咨询电话,了解定向培养军士相关情况。随着《军士暂行条例》《军士职业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制度在部队推行落实,军士职业发展路线更加清晰,咨询报考人数逐年增多。

江西省军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学员军政素质——

专的特长 兵的意识

■邓育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

枫树坪下铸军魂、八角楼前忆传统、黄洋界上话使命……近日,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定向培养军士到井冈山现地参观见学。学习革命历史,聆听感人事迹,导弹维修专业大二学生陈进凯报国信念更加坚定。

今年以来,陈进凯和同学们还参加了红色主题思政课、烈士陵园祭扫、军营开放日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是江西省军地加强定向培养军士教育管理的实际举措。

“我们希望从江西这片红土地走出去的军士,不仅专业技能强,而且军政素质过硬。”江西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省军区承担着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军士人才的重任,还应在日常培养上主动作为,为部队输送军政兼优的好苗子。

2023年,为了提高定向培养军士素质,江西省教育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征兵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定向培养军士管理教育工作的通知》,从思想政治教育、连队化管理、军事基础训练等方面作出规范,探索建立定向部队、兵役机关、培养院校三方协作机制,为定向培养军士搭建成长阶梯。

“定向培养军士毕业后直接补充到部队相应专业技术军士岗位服役,在校期间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南昌工程学院军士学院党委书记章建明坦言,学院在专业上拥有优良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军事文化培塑等方面相对薄弱。

为帮助院校解决难题,江西省军区发挥沟通军地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军队院校、驻军部队、地方高校、红色场馆等,选派训练骨干、思政课教师走进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开展帮训教学。

“军士不仅要有专的特长,更要有兵的意识。”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武装部工作人员余星星告诉记者,根据《通知》要求,由属地县级兵役机关指导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对定向培养军士开展军事训练,适当增加战术、体能等基础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军事素养,兵役机关选拔高年级定向培养军士担任教辅人员,协助军训教官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罗成就是其中之一。去年9月,他经过严格的选拔、岗前培训和考核,顺利拿到教辅人员资格证,在军训实践中得到历练。

“作为兵役机关,在定向培养军士的选拔教育上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江西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今年初他们遴选优秀政治教员集中备课,到4所定向培养军士院校举办讲座、报告会等。他们还协调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开展校级合作,在教学资源运用、红色基因赋能等方面提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军部队探索军地协作联教联训机制——

实践课堂 抵近战场

■霍克强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训练热情高、适应节奏快、结训成绩总体较好。”5月下旬,空军新一批定向培养军士完成入伍训练,即将转入岗前培训。各单位普遍感到定向培养军士的能力素质逐年提升,军地协作培养对接更为紧密,供需匹配度更高,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当前,他们正通过“理论+实操”复合培养、“院校+部队”联教联训,夯实新晋军士专业基础。

自2012年空军开展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军士工作,培养高校由最初的几所扩大到今年的十几所,毕业分配到部队的定向培养军士大多成长为岗位技术能手……记者了解到,12年来,培养工作始终对准战场所需,军地双方紧密协作配合,科学规划路径,积极创新模式,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双跃升。在实践探索中,他们逐步形成军地协作联教联训机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指导、职业技能竞技、联合集智攻关、军营体验实践、作风纪律养成等6个方面组织实施,常态召开联席会议打通协作阻点,实现在筹划层面同向用力,在标准层面规范运行,在信息层面交融共享。

记者翻开各定向培养军士院校近3年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定向培养军士的学习内容每年都有针对性调整,科技知识所占比重逐年递增。空军某部领导介绍,空军根据当前部队高素质人才所需,指导合作院校针对空军招收计划的学科专业,突出主战专业人才供给,着眼新域新质力量储备,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加快锻造高技能军士人才。

为战育才呼唤模式创新。聆听专家讲座、体验模拟教学设备、和部队军士面对面交流……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举办军事夏令营,邀请定向培养军士院校学生走进军营,熟悉部队一日生活制度,增强对未来岗位、未来战场的感知度,为更快适应部队打下基础。

近年来,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同合作院校共同探索教学模式。他们建立了“六个联合”联教联训机制,即联合培育专业教员和教官、联合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共建实训平台、联合编写专业教材、联合培育与考核、联合文化育人,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抓实定向培养军士能力提升。

据悉,空军部队将继续深化同合作院校的联教联训机制,推动定向培养军士工作长远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军士人才队伍积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军某部组织定向培养军士进行刺杀对抗训练。杨晶 摄

“东风战队”,我准备好了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定向培养军士 王岳洲

听说今年的重庆市兵棋推演挑战赛快要报名了,去年我们获得了三等奖,今年我和同学们计划再次组队参加。讨论队伍名字时,有同学提出我们是火箭军定向培养军士,不如就叫“东风战队”吧,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我是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我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向往军营。2022年填报高考志愿前,人武部工作人员到学校宣传定向培养军士招生政策,介绍成为军士将有机会在部队长期服役,实现建功军营的理想。

我决定报考后,父亲十分支持。根据我的高考成绩,有七八所院校可以选择,其中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与火箭军合作定向培养军士。当时,我想起了火箭军“东风”系列导弹在阅兵式上的精彩亮相。我想,如果能成为火箭军的一员,将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于是,我填报了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被顺利录取。

开学前20天,我们接受了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军训教官高杉是学校第一批定向培养军士,2020年毕业后成为火箭军部队的一名军士。训练之余,他为我们讲述了“八一勋章”获得者、“导弹兵王”王忠心的奋斗故事,并结合他获得“四有”优秀士兵的经历鼓励我们。当时高杉学长说:“只要刻苦训练,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你们也能成为‘兵王’。”从此,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很快生根发芽。迎着初升的太阳整理内务,披着落日的余晖练习队列,伴着天边的明月补差训练。开学时,同学们都说我们军士学院的新生一看就不一样,自带一股精气神。

渐渐地,我感受到更多的“不一样”。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扎实的军事训练,连专业课也和同专业同学不一样。我们实操练习用的模拟系统更贴近作战装备,车辆检修练习车参照火箭军常用车辆。我们的汽车机械基础课老师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常说,作为专业技术军士,技术本领一定要过硬。

今年4月,学校组织我们到军工企业见习。在那里,我了解到很多装备的制造过程。扎根生产一线的带教老师说:“别小看我们的工作,武器装备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零部件都不能出错,需要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这时我想到了军事理论课上老师讲过的“海拔高、工作标准要更高,氧气少、奉献精神不能少,环境苦、更要苦干不苦熬”的高原火箭兵精神;想到了来自火箭军的教官提起“东风”系列导弹时自豪的神情。

明年3月,我就要去部队实习。未来不管在哪个部队服役,我都要像老师说的那样,“扎根、过硬、奋斗、奉献”。“东风战队”,我准备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