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彬列传

曹彬(931—999年),字国华,真定府灵寿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北宋开国名将。

  • 北宋第一良将

曹彬出身于将门世家。满周岁时,父母安排“抓周”,把各种玩具摆在桌子上,看他拿什么。结果曹彬左手拿兵器,右手抓俎豆,稍后又拿了一方印,对其他东西不屑一顾,亲人们都大感吃惊。

后周时期,因为曹彬的姨母是周太祖郭威的贵妃,曹彬得到提拔。上司王仁镐因他身份特殊,给予特别礼遇。曹彬不但没有骄傲自大,反而越发恭敬,参加官府的宴会,态度十分端重。王仁镐对下属们说:“我自认为工作谨慎,勤奋不懈,但看到曹彬矜严端重,才感觉自己很是散漫。”

曹彬二十八岁时,奉命出使吴越国。他完成使命便即刻返回,不接受馈赠。吴越国主派出轻舟追他,想赠送礼物,曹彬多次推辞。坚持了一会儿,他说:“如果再拒绝,就像是专门为了求取好名声了。”这才接受,回京后将礼物全部上缴官府。周世宗强行赐给他,曹彬才拜谢留下,后来又将礼物全部分给亲朋好友,自己一点不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赵匡胤执掌禁军,权力很大。曹彬做事公正,没有公事绝不登门拜访,官员举行宴饮,他几乎不参加,因此得到赵匡胤看重。961年,曹彬被召回朝,宋太祖问他:“从前,朕很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朕呢?”曹彬叩头谢罪说:“臣是周皇室的亲戚,又担任着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尚且担心犯错误,怎么敢妄自交结呢?”太祖对他更加信任。

964年,宋太祖下诏攻伐后蜀,曹彬奉命监军。宋军进展神速,连续攻克州县,将领们都想用屠城的方式一逞杀欲,唯独曹彬命令军队收敛,所到之地的百姓都感激涕零。众将又趁机大势收揽美女钱财,曹彬的行装中只有图书和衣物。太祖听说后,特地下诏褒奖他。

十年后,曹彬等人奉命征伐南唐,连连大胜,不到一年时间,便包围了南唐国都金陵城(今江苏省南京市)。此后,曹彬时常放缓进攻节奏,希望南唐国主李煜能归降,派人晓谕他说:“局面已经这样,只是可惜了一城百姓。唯有投降才是上策。”

宋军即将攻克金陵城,曹彬忽然生病,无法处理军务,将领们纷纷前来探望。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好的,只需各位诚心发誓,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将领们都同意照办。第二天,曹彬说病情有些好转了。第三天,金陵城被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煜带着一百多名大臣到军营请罪,曹彬请李煜入宫更换衣装,仅派了几名骑兵在宫门外等候。有人私底下对曹彬说:“如果李煜入宫发生不测,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性格懦弱,既然已经投降,必然不会自杀。”李煜君臣都依靠曹彬得到保全。曹彬入朝觐见,名帖上仅写着“奉令到江南办事回来”,非常谦逊。

986年,宋太宗决定征讨辽国,下令曹彬与潘美等人分路进讨。临行前,太宗专门叮嘱曹彬要持重慢行,不要贪求功利。曹彬连续攻克州县,军威大振,进军速度开始加快。曹彬驻扎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携带十天的军粮吃完了,南撤到雄州(今河北省雄县)补充粮草。太宗知道后说:“哪里有敌人在前,反而撤退部队补充粮草的道理,太失策了。”急忙派使者阻止曹彬前进,让他马上与其他军队会师,然后按兵不动,积蓄力量。但曹彬麾下将领听说其他军队屡建军功,本军也是主力部队,却不能建立战功,议论纷纷。曹彬没有办法,又带着粮草再次进攻涿州,结果惨败。回朝后,曹彬被贬职,不久又得到任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彬晚年生病,宋真宗亲自看望,询问后事,曹彬说:“臣没有事情要启奏。只是臣的两个儿子曹璨和曹玮有才能,可以任用。臣如果举荐亲友,他们都能胜任大将。”真宗问两兄弟谁更优秀,曹彬说:“曹璨不如曹玮。”

999年,曹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曹彬的孙女就是赫赫有名的仁宗曹皇后,曾外孙女为英宗的高皇后,真定府曹家成为北宋第一望族。

曹玮是曹彬的第四个儿子,沉勇有谋,少年老成,精通《春秋》三传。宋太宗晚年,西部边境的党项族不断崛起,在首领李继迁的领导下,频频攻城略地,侵掠宋境,逐渐成为边患。曹玮十九岁就被太宗派去驻守边境,从此开启了长达四十年防御西夏的生涯。

有一次,山东名士贾同拜访曹玮,在馆舍居住。恰逢曹玮见完他之后,马上要去巡视边境,便邀请贾同同行。贾同见曹玮孤身一人,问他为什么不带护卫,曹玮说:“已经到位了。”出门一看,外面站立着三千名战士,安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而贾同丝毫没有察觉这些人是什么时候到的。

曹玮治军严明,赏罚立决;平时很闲暇,等到出兵,经常出奇制胜。他治军虽然不如曹彬宽仁,但能够自成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业列传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北汉皇帝赐名刘继业,戏剧中常称杨继业、杨令公,并州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宋初期名将。

  • “无敌”杨家将

杨业从小性格洒脱,有担当,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猎物经常比别人多好几倍。他曾经对下人说:“我将来要是能领军打仗,也要像猎鹰、猎狗追逐猎物一样追击敌人。”

杨业从年轻时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世祖赐名刘继业。杨业凭借骁勇善战而出名,立下赫赫战功,多次升迁。因为每次作战都能取胜,于是得了“无敌”的绰号。

宋朝经过太祖、太宗的不懈努力,完全平定了南方,周边小国只剩下北汉,仰仗辽国的支持,负隅顽抗。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早就听闻杨业的名声,下令悬赏他。宋军兵临城下,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保全太原城的民众。

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马上召见杨业,恢复他的杨姓,并改单名“业”,任命为大将军。不久,太宗考虑到杨业对边境情况很了解,对付契丹有经验,又改任他为山西边境地区的军事长官,负责防备辽国,赏赐许多财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后,十万辽军攻打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境内)。杨业率领几千名骑兵绕到雁门关的北面,向南突袭辽军,与将领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杨业因此声威大震,以至于辽军见到杨业旗号,立马吓得逃跑。很多宋军边将嫉妒杨业,私底下上书诬陷他,宋太宗看完这些奏章,封好后交给杨业,从不多问,以示信任。

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被任命为西路军副帅,潘美担任主帅。各路大军接连攻下了寰州(今山西省朔州市)等四个州,然而东路军主帅曹彬在岐沟关之战中惨败,太宗下令各路军队撤退。

不久,宋太宗下诏把这四个州的百姓迁移到内地,要求潘美等人带领军队护卫。当时,十多万辽军在萧太后的亲自率领下,再次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辽军气盛,不能正面交锋。应该由各部队协同出动,然后设下埋伏,百姓们才能万无一失。”但其他将领联合起来反对,主张大张旗鼓进军,根本不需如此费事,又说:“杨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徘徊不前,莫非有别的想法?”杨业为了表明心志,决定自己先率兵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行前,杨业哭着对潘美说:“此次行动必定对我们不利。我杨业本是太原府的降将,按理应当去死。皇上不杀我,还恩宠地任命我为高级将领,授给我兵权。我不是放掉敌人而不打,只是为了等待最有利的攻敌时机,准备立一些战功以报答国恩。今天各位用躲避敌人的名义来责备我,我应当先战死在敌人手中。”他提前计划好作战策略,指着陈家谷口(今山西省宁武县境内)说:“请务必在这里布置军队,安排弓箭手。等我转战到这里,同时夹击敌人,否则就会全军覆没。”潘美等人率领兵马在谷口布阵。

在等待的过程中,众将以为杨业击败了辽军,打算跟他争功,于是率兵离开谷口,潘美无法制止。不久,杨业战败的消息传来,潘美立即带兵撤退。杨业从中午奋战到傍晚,终于来到陈家谷口,没有看到援兵,非常悲痛。继续率领士兵们奋勇交战,很快都战死了。

杨业身上多处受伤,仍然亲手杀了几百名敌人。他的战马也受了重伤无法行进,杨业只能藏身林中,不幸被俘。杨业叹息说:“陛下待我不薄,我期望奋勇杀敌、保卫边疆来报答,现在却被奸臣胁迫,导致战败,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他的二儿子也一起战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业死讯传来,宋太宗非常悲痛,下诏追封表彰,处罚了相关将领,主帅潘美降职三级。杨业英勇献身,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辽国人甚至修建庙宇祭祀他。

此后,杨业的儿子、孙子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边疆,抗击辽国,“杨家将”英勇事迹由此被传为佳话。从宋朝中期起,就有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时至今日仍然被大家铭记。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册《宋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