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近两年,随着一众“玩家”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为95后的阿芮,平时工作多与艺术展品有关,因通勤需要考虑入手一辆新能源汽车,经过再三比较,她将目光落在了吉利银河这个小众品牌上。

吉利银河是吉利品牌旗下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去年2月亮相市场。

而阿芮相中的银河E8是今年1月初正式上市发售的,该款车售价区间在17.58万元-22.8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银河E8

来源/吉利官网新能源前瞻截图

“小鹏、蔚来,还有前不久网上炒得火热的小米SU7我都去门店了解过,但高合汽车的例子摆在眼前,让我对这些新生代品牌的长期售后保障有所顾虑。银河E8外观内饰不输小鹏、蔚来,且背靠吉利,让我感到踏实。”阿芮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阿芮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此类“车二代”品牌。今年以来,对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兴趣大增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乘联分会统计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行榜中前五名分别为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埃安。

由此,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竞争力逐渐显露。

1.老树逢春发新枝

回顾刚刚过去的5月,吉利、长安、奇瑞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增速上保持高位。

具体来看,吉利新能源车前五个月累计销量为25.4万辆,同比增长126%;其中,吉利银河前五个月累计销量6.54万辆;极氪作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新能源品牌,前5个月累计销量6.78万辆,同比增长1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吉利2024年5月销量

来源/网络图片新能源前瞻截图

长安汽车自主新能源品牌前五个月累计销量为23.5万辆,同比增长72.7%,其中,长安启源前5个月销量超5万辆。

奇瑞集团新能源车前五个月累计销量13.5万辆,同比增长168.9%,其旗下的星途、iCAR等多个品牌大规模投放的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向好。

00后小伙邹杨驾驶的是一辆极氪007四驱智驾版,他向新能源前瞻表示,“说实话,以前听到吉利的第一反应就是落伍且拉垮。但现在,我同学圈里大家都挺认可极氪、深蓝这些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它零百米2.84秒的加速度。”

根据乘联分会发布的2024年1-5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榜来看,前十名中有一半是传统车企,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一个席位的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024年1-5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

来源/网络图片新能源前瞻截图

不难看出,背靠传统车企的“车二代”们正在呈迅猛之势崛起。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新能源前瞻表示,“这些‘车二代’的不断崛起是传统车企转型取得成功的一大标志,目前来看其市场表现是很不错的。”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也表示,当下,像极氪、岚图这些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在新能源上的发力肯定会挤压这个市场。同时,比亚迪也在陆续推出一系列举措,这种情况下会加快一些弱势新能源品牌退出的,对市场而言是件好事。

“如果谁都能在这个市场里面分一杯羹的话是不现实的,不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变大变强。”

2.花式卷“父辈”

事实上,各大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开疆扩土并非今年才得以显露。去年年初开始这些老牌燃油车企便一改观察态度,纷纷推出全新品牌或全新序列加码新能源,分羹市场红利。

其中,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于去年5月底推出龙序列,目前在售车型有枭龙、枭龙MAX、猛龙三款;长安汽车于去年8月底推出长安启源,目前在售车型有A07、A05、E07、Q05四款;奇瑞集团自2023年起陆续推出星纪元、奇瑞风云、捷途山海、iCAR等多个全新序列或品牌。

刘先生刚刚提了一辆7座的奇瑞风云T9旗舰版,他表示,“现在各新能源厂商的宣传花里胡哨,不能全信,只有亲身试驾体验过才知道哪款适合自己。风云T9虽然比较小众,上市时间也不长,但其在外观内饰等方面的性价比很高,而且它是奇瑞旗下的,交付快、车身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风云T9

来源/奇瑞官网新能源前瞻截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副秘书长曾丕权表示,“我们曾做过统计,消费者购买汽车时,品牌是排第一位的,大概70%的人在选择品牌时,会将吉利、比亚迪这样的品牌排在首位,他们觉得更为靠谱。”

确然,刨除产品本身的过硬技术和较高性价比不看,像长安启源、奇瑞风云等“车二代”们能迅速在市场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其背靠大厂的优势尽显。

细分来看,销量渠道上,截至今年5月底,极氪全球门店共392家,预计到今年底门店将增至520家以上,重点增加极氪家、极氪空间等门店建设;深蓝汽车全国门店共计1659家,覆盖27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200多个城市。截至2023年底,吉利银河全国门店数量超650家。

交付方面,传统大厂的整车制造效率与交付速度有着先天优势,深蓝S7第十万辆整车下线用时不到一年;极氪007第1万辆整车量产下线用时56天,而吉利银河第一万辆车的量产下线仅用时33天。

“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拥有汽车集团背景支持,纯电动汽车的本质也是汽车产品,而智能化与高端化是其差异化的发展属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如是说。

因此,在资金、规模、渠道等多维度优势的保驾护航,“车二代”们作为后起之秀正在挤压着一众新势力的市场份额,市场格局随之悄然改变。

3.“车二代”的爬坡期有多久?

但,面对“大浪淘沙”的新能源赛道,并非每个“车二代”都能凭借母公司的雄厚积淀走到最后。

业绩层面分析,2023年不仅仅是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仍未实现扭亏为盈,背倚传统大厂雄厚资金的“车二代”们也少有实现盈利者。

其中,深蓝汽车2023年实现全年营业收入258亿元,净亏损29.9亿元;极氪2023年实现全年营业收入516.73亿元。净亏损82.6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深蓝2023年部分营收数据

来源/网络图片新能源前瞻截图

对于初生代新能源品牌而言,亏损是成长之路上必须迈过的荆棘丛,而其扭亏为盈的关键在于规模效益。

某车企内部人士向新能源前瞻表示,“按车圈内最早的说法,一个汽车品牌若想实现盈利,年产量大概要到50万辆,即单月销量4万辆左右,才能具备一定的规模效益和议价能力。”

同时,在多“玩家”群起而攻之的新能源赛道上,“车二代”们若只紧盯同起跑线的竞争对手,不免有思维窄化之嫌。

毕竟,相比新势力品牌,传统车企除未占得先机优势外,在技术创新、市场敏捷性以及售后服务方面也仍有欠缺。

细分下,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部分传统大厂旗下的新能源车虽保持其惯有的机械性能优势。但在智能化、内饰用料及布局上,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品牌,缺乏“用户思维”,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消费者需求。

在星纪元ET和理想L7之间纠结的邱先生,最终选择了理想。“星纪元ET在发动机、车身工艺上没得挑,但增程版的毛坯内饰,以及未配备独立空调的后排,相比理想的可感知配置差得有些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星纪元ET

来源/星纪元官网新能源前瞻截图

服务方面,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更为注重用户体验,对于看车阶段和成为用户的消费者秉承一视同仁的原则,提供全产品生命周期的服务。

某新势力品牌一销售人员向新能源前瞻表示,“我们品牌的整个销售流程是有多人共同完成的,大家各司其职,像售前辅助用户下定的是我,等到交付环节会有专门负责此板块的同事来进行,细致的划分使我们更专业。”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车二代”品牌在此领域的薄弱。

今年截至目前,据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数据统计,深蓝汽车的投诉量超30条;而在车质网上关于深蓝汽车的投诉达90起,主要涉及动力系统故障、车身附件及电器、服务态度等方面。

另外,今年315期间,曾有多位网友反映购买深蓝S7时被交付展车而非新车。

再比如,北京的陆先生半年前购入了一辆岚图追光纯电版,其向新能源前瞻表示,“用车这段时间下来,感觉售后特别不方便,目前全北京就五方桥那边有个岚图汽车服务中心,交付和维修在一起,每次去店里都没落脚地。另外,维修配件比较贵,等待周期也很长,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领域,传统车企的难从来不是技术融合问题,而是在多方合作下,如何进行敏捷决策。”

近两年,凭借殷实家底成功崛起的“车二代”们,除了继续加码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外,还应着眼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品牌服务的升级、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等方面。毕竟,传统车企若想在车市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时俱进是关键。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