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是社交和游戏能力的缺陷,在欧美,大部分自闭症谱系患者幼儿期间干预的核心就是社交和游戏能力的重建。

游戏,常被灵活运用于各大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中,也是小朋友探索周围事物、提升各项技能 (如认知、语言、读写、社交、情绪、创造力和感觉肌肉发展等)的重要手段。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上来了,对人的关注多了,自然也会带动语言认知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鹦鹉学舌。

有策略,有目标地陪孩子玩游戏,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

可不少家长却表示和自家娃根本玩不起来!

今天,我们就给家长们分享几个居家小游戏(文末附赠《大米和小米社交游戏训练实操示范手册》),手把手带你突破游戏难关,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学会有效社交!

抱球走

家庭成员分为两组,两人一组,用胸部夹住一个球,运到对面,先运到的一组获得奖励。中途球掉下来,就要在原地把球夹好之后,重新开始。

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不要用力,尽量让孩子自己用力来夹住球,锻炼 TA 的配合能力,如果 TA 不夹住球,TA就会输掉游戏。

到达终点后,家长可以问:“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尽量让孩子回答。然后再问:“谁赢了?谁输了?”

让 TA 理解输赢的概念,懂得怎样算赢,怎样算输。

两人三足

由两个人团结协作,两人并排站立,一人左腿与另一人右腿的膝盖以下,脚踝以上部分用绳子绑上,一起通过的赛道。

孩子要学会配合大人的脚步。输赢不重要,懂得听懂指令,懂得怎样配合,才最为关键。

搬运积木

一个家长当裁判,孩子和兄弟姐妹或另一位家长比赛。

裁判说开始后,孩子和另一名参赛者跑到对面,拿上积木,再跑回来,把积木一块块搭好,不能倒塌,谁最先完成,就取得胜利。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在路中间放上各式各样的干扰物,如,糖果、火车、手机等等,看看孩子会不会被其它的干扰物吸引。

游戏培养的是孩子的专注力,不能被干扰。搭积木的过程则是一个手眼协调的能力。

走走停停

走走停,即家长喊“一二三”的时候,孩子快速走,喊停时,孩子必须停下脚步。

游戏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装饼干的篮子,开始后,孩子拎着饼干往对面走。家长喊“停”时,如果孩子没有停下,就扣掉一块饼干。孩子发现饼干没有了,就会去你的指令。走到终点后,可以引导孩子提问“我能吃一块饼干吗?”家长说“可以”后,奖励孩子一块饼干。

这个游戏主要锻炼孩子听指令的能力,中间也穿插了表达能力的练习。为增加游戏趣味性,可以多加一两个人和孩子一起比赛。

卖小猪

孩子扮演“小猪”,两个大人扮演“贩卖”小猪的人,用彩虹伞 (可以用被子代替) 把孩子悬在空中,然后我们左右晃动彩虹伞,表示“卖小猪”。当孩子在彩虹伞中被轻轻抛起,则表示小猪被卖到了“天上”去。

在孩子投入到游戏里,享受到乐趣后,家长就可以增加一些语言功能的练习。比如,在左右摇晃彩虹伞说“卖小猪”的时候,稍作停顿,引导孩子跟随着一起说“卖小猪”。

在将孩子抛起的环节,家长可以等孩子自己说出“天上去”的时候再把孩子抛到“天上”去;在掀开彩虹伞之前,我们先说“一、二”,停顿一下,等待孩子说“三”,我们再掀开彩虹伞......

游戏结束时,家长掀开彩虹伞,孩子看了你之后,可以做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挠痒痒”、“躲猫猫”等。

如果你不会玩、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玩,

《大米和小米社交游戏训练实操示范手册》

内附65个居家干预小游戏,

搭配案例教学,助你陪孩子快乐练社交!

添加小助手,可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