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6月12日发布5月CPI数据:

2024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8%。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

从去年开始CPI的持续低位运行,给决策层依据,在货币和财政端继续释放宽松的政策,比如央行继续调低存、贷款的利率,以及财政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政策的结果是向市场注入货币,提高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全年CPI增长0.2%,表明近2年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释放出来的货币,并没有流入居民到消费的领域。但考虑的三年疫情对经济的滞后,楼市的萎靡对房地产、建筑业的影响,以及地方债务问题停滞基建投资等问题,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会持续下去,除非CPI超过了2%的预期线,决策层会考虑经济过热带来通胀,影响到民生消费,这时候,降息的动作才会停止。

就好比太平洋对岸的美国,目前也盯着CPI,就业等数据指标,预判美联储的降息动作何时来临。只是我们这边的货币政策和他们刚好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今年各行业类别的价格指数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倒霉的是猪肉商,今年就轮到了牛肉了。5月的猪肉价格相比于去年的时候,已经回弹出现正向的同比增长,为4.6%,而牛肉价格却扩大跌幅,同比下跌12.9%,同时,羊肉也同比下跌了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猪肉和牛肉的价格当月同比的变化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猪肉价格的波动远比牛肉要大,另外猪肉价格有明显的周期性。在经历了23年的价格低谷后,从今年开始价格有所回升。而近十年的牛肉价格,似乎只有在今年,才出现了一个价格下降的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猪肉以及畜肉类在CPI中的权重占比的变化上看,我们以前戏称的猪肉CPI也逐渐减少猪肉价格变化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肉价格在未来几个月,会按规律进入上涨周期,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与之有互补属性的牛肉,市场会增加一定的需求量,牛肉价格的下跌会有所减缓。但牛肉出栏时间在16-18个月,而猪肉大约是6个月,所以牛肉的根据市场价格和需求,在供应端的调整要比猪肉迟缓的多,那么这次牛肉价格的低谷估计还得持续1年
左右的时间。

另外,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各地水电气涨价事件,在价格指数的变化上反而没有太大的升幅,依然在1%涨幅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2023年疫情开放后强势回归的旅游业,价格指数依然亮眼,同比增长4.2%,“泼天的富贵”轮动惠及到每一个旅游城市。今年五一劳动节的旅游相关数据中,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旅游期间总花费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5月CPI分类别同比涨幅的比较上看,8大类别中,只有食品烟酒和交通通讯下跌,其余均上涨,而其中交通通讯类的跌幅较小,但综合CPI依然仅同比增长0.3%,这意味着食品烟酒类占CPI权重较高。所以CPI整体的低位运行,其实主要还是“民以食为天”概念主导CPI的统计方式,食品烟酒类的CPI权重大约在28%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CPI还得在低位持续一段时间,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释放出来的“水”,还没有进入到居民消费领域
,生活端老百姓暂时没有
通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