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林镇北台

中华帝国从其建立之时起,一直受到了与周边民族特别是与匈奴关系的困扰。为了解决这种困扰,中原的帝王选择了在边境修筑长城。修筑好的万里长城便成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秦灭六国后,在榆林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长城,镇北台长城即为其中一段。明初,万里长城被划分为九个防守区段,称之为“九边”,每边设镇守(总兵官),谓之“九边重镇”。九镇之一的延绥镇也称榆林镇,总兵驻榆林,管辖着东起黄甫川(今陕西府古谷境内),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的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北榆林老街

镇北台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烽火台,也是明代长城上最大的军事观察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镇北台东部是款贡城,蒙汉官方洽谈贸易的地方。西南部是易马城,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林红石峡石刻

其实修筑镇北台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监视和镇守。中原王朝主要监视交战时期的敌情以及和平时期的互市。狼烟消散之际,榆林镇总兵在边境开设互市,与蒙古人贸易。长期紧闭的关门会向北方敞开,每日都有牛羊来此互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匈奴人唯一的都城:统万城遗址

在榆林与鄂尔多斯的交界处,有一处匈奴人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拍秋日的统万城

统万城历经大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已有近1600年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作为我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见证者,和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统万城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日光照下的统万城

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传说建都之时,负责营造之事的匈奴官员性格残忍,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是“锥入一寸,即杀作者并筑之”,即如果检验质量的铁锥能刺入城墙一寸,负责的工人就要被杀,尸体被夯进城墙。公元427年,北魏围攻统万城,次年,第二任皇帝赫连昌(赫连勃勃之子)被擒,大夏被北魏所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万城遗址

在北魏时代,统万城正处于沿着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行进的丝绸之路上。赫连勃勃在建成统万城的宫殿后,曾使臣下撰文刻石以颂其功德,其中有:“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瑰宝”。而在他府库中的珍宝也确实多到不可胜计的程度,当魏军攻占了大夏首都统万城,因此获得大量珍宝及牲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角台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安台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门瓮城遗址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统万城遗址旁,便是蜿蜒东去的无定河。作为陕北的母亲河,无定河行踪难以琢磨、水流不定、清浊无常,在大漠落日下,纠缠交错于沙海和黄土之间,越过沙漠和陕北千千万万个丘陵沟壑、山头梁峁,最终投入了黄河的滚滚怒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定河就像是一首倔强而高亢的信天游,一把巨大的弓,迎着鄂尔多斯高原的寒风和毛乌素的风沙,将自己的身影淌进北方大漠。

无定河在秦汉以前叫永定河,水草肥美,牛马衔尾。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因为对这里的热爱,迁匈奴人定都于此,修筑统万城雄踞于无定河畔。遥想当年整个无定河流域,驯服的牛羊撒满碧绿的原野,“河套人”悠闲自在地在无定河畔生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山是一座自带低调气质的小城,境内“佛掌上的明珠”波罗古堡,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波罗堡上通览全城,随山蜿蜒,因势筑成。登高望之,街道狭长,钟楼鼓亭,交相辉映,能看到无定河的落日。

统万城统治者竭泽而渔,致民不聊生,仅仅是无定河见证的一个历史小瞬间。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中,由秦到明,匈奴、鲜卑、羌、突厥、党项、契丹等一个又一个马背民族,都曾扬鞭踏过无定河,接踵而至的便是一场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火,再加上陕北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致使无定河两岸常常“山河惨澹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家堡始建于明代,是长城边关的一处重要的军事营盘,与镇川堡、瓦窑堡、安边堡统称为延绥“四大名堡”。早在明朝至民国期间,神木的高家堡就是晋陕蒙贸易汇集之城,人称“旱码头”。

无定河苍凉而悲壮的意象,出现在很多边塞诗词中,最有名的是唐代诗人陈陶所写《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 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这个称霸欧亚大陆的人究竟葬在何处始终是个谜。不过,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此处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边塞诗词写陕北,很多都会涉及征夫之泪、民生之艰。明末,陕北榆林米脂县人李自成兵变起义后天下纷争,家乡“首被其害”,“此方之民,半死于烽镝,半死于饥馑……原野萧条,室庐荒废。自宜君至延绥,南北千里内,有经行数日不见烟火者,惟满目蓬蒿与虎狼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林人将一份平平无奇的的羊肉,做得让人直咽口水,肉质鲜嫩,肥瘦相间,没有一点点的羊膻味,闻着香气四溢,吃着风味独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

8月21日-8月25日,让我们跟着文史学者景凯旋一起去陕西与内蒙古的交界——榆林、鄂尔多斯,追寻赫连勃勃、成吉思汗、李自成等人的遗迹,看长城内外与治乱兴衰。通过边塞诗文以及不同民族的视角,来谈谈其他族群对古代中原王朝的认知。

游学讲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唐宋文学研究者

景凯旋

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退休教授。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师从程千帆、周勋初、卞孝萱等先生,此后一直在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从事汉语与文化教学,曾赴日本大学、土耳其法蒂赫大学任教,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弗瑞曼基金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东欧文学。论著有《唐代文学考论》《被贬低的思想》《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译著有《为了告别的聚会》《玩笑》《生活在别处》《我快乐的早晨》《布拉格精神》等。

行程安排

【8月21日】

(榆林)

晚上集合,入住榆林市区酒店,欢迎晚宴

【8月22日】

(靖边、横山)

上午:大夏统万城遗址及博物馆

下午:无定河、波罗古堡(陕北军事要隘)

晚上:回榆林市区

【8月23日】

(榆林)

上午:镇北台(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红石峡(宋元石窟群)

下午: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老街(凯歌楼、榆林卫城、民俗博物馆等)

晚上:景凯旋讲座《陕蒙交界:中原与草原(先秦至宋)

【8月24日】

(神木)

上午:高家堡古城(《平凡的世界》拍摄地)

下午:石峁遗址及博物馆(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晚上:景凯旋讲座《唐代边塞诗的兴衰

【8月25日】

(神木、鄂尔多斯)

上午:红碱淖(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下午:成吉思汗陵(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

晚上:解散,送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机场(返程机票建议18:00后)

报名信息

【游学时间】

8月21日-8月25日

【游学地点】

陕西·榆林

内蒙古·鄂尔多斯

【招募名额】

小团规模,仅限20人

【游学费用】

7360元

8月6日前报名者,享受早鸟价7180元

未满14岁者(不占床)半价,且须有家长陪同

【报名方式】

【费用包含】

住宿:全程四晚住宿,入住高档型酒店,两人一标准间,如需单住需补差价1200元

用餐:陕北当地特色的每日三餐

交通:行程内专业旅行大巴费用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费用

设备:全程佩戴无线耳麦讲解器

保险:一份平安旅行出行保险费

纪念品:获赠景凯旋一本签名书

服务:讲师全程陪同下的独一无二的行程+两名专业户外老师随队贴心服务

招募说明

1、游学非旅游,而是通过游历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学习。本行程不包含任何购物点和自费景点。

2、游学具体行程和交通安排,会建微信群统一通知。景凯旋老师会在群内提前与大家交流。

3、8月6日之后退出游学者将扣除3000元违约金,其余退回。

陈嘉映的四季游学|与你再次直面解释鸿沟

走进高加索(8.1-11)|免签!世遗与美酒,雪山与教堂,共赴清凉一夏

与许纪霖同游土耳其(8.31-9.9),走进欧亚的十字路口

和名侦探一起,深度探索日本(8.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