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有媒体拍下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

照片中,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抬着头向上看,微笑着迎接中国首支空军编队,17架轰炸机和驱逐机组成的编队也在天安门上空飞了两次,后来,现场的照片和视频流出以后,西方国家也非常震惊。

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培养这些飞行员的是一所名为“东北老航校”的地方,它也被誉为是新中国空军的摇篮。

而这所新中国空军的摇篮,竟是在一个战俘的帮助下建设出来的。

当时,日军战俘吃不起饭,曾克林少将送去了五十头羊,然后换回了四个空军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克林

一个被真诚打动的战俘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也在斯大林的命令下一路南下,受到了沿途中国百姓的热烈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十一旅的政委刘光涛率领着部队在凤凰城连山关一带追击敌人,非常凑巧的是,他们竟然发现了林弥一郎的空军大队。

那个年代,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说,空军都享有极高的地位。

这个林弥一郎从1932年入伍,经历了三年多非常刻苦的训练,最终成长为日本一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驾驶员,因此后来也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受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弥一郎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他便接到上级命令,开始进入中国战场作战。

他的作战技术,在实战中更是展现得一览无遗,1942年的桂林上空,林弥一郎驾驶战机和美国战机飞行员激战,在机身被打了几十个窟窿的情况下,林弥一郎依旧能凭借着高超的技巧从战场上逃脱,并成功降落白云山机场。

后来,林弥一郎带着一个飞行队奉命前往中国东北执行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刘光涛政委能发现林弥一郎,那种兴奋感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了,他立即将这些情报汇报给了曾克林和唐凯。

曾克林也感觉到事关重大,不好随意处置,便把消息汇报给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让上级做决定。

林弥一郎等人被包围在山上,那会侵华日军已经苟延残喘了,根本没有人会来解救他们,现在怕就怕在这些飞行员会剖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光涛

因此,在得到东总的“劝降”回复后,部队迅速组成了一个5人谈判小组,以12团12连指导员聂遵善为代表,去和林弥一郎谈谈。

谈判的过程也比较顺利,聂遵善先是说明了,现在日军大部队已经散了,下山投降只能是唯一的出路,可林弥一郎还是顾虑重重。

那些老生常谈的不必多说,聂遵善把重点放在了我党我军的宽大政策上,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少见,日本人没少虐待俘虏,林弥一郎担心对方会以他们那套去对待他们也是情有可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林弥一郎的态度有些松动,聂遵善干脆直接表示,他就是旅政委,官衔不算大,但是言而有信。

其实林弥一郎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所以在回去以后,他拉着空军大队的几个负责人开了个小会,看看大家的意见。

到这个份上了,大家自然也是没什么其他意见,毕竟这种节骨眼上,能保住脑袋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第二天,21旅抽调出几位干部来到了事先约定好的受降地点,摆上了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是用来摆飞行装备的,其他武器就可以直接丢在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展现出己方的诚意,21旅前来参加受降仪式的战士们都站得比较远,他们交头接耳或者说什么也没人管。

因为林弥一郎本来就是校级指挥官,因此21旅代表干脆直接对他说:“你们军官的指挥刀不想交就不交了,因为你们有诚意,所以我们做出了让步。”

这次受降仪式,总体来说非常平静,可林弥一郎的心中也在嘀咕,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