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香港特区要提升和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大湾区其他城市(首先是深圳)在创科方面合作,协同建设大湾区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展深港创科园、与落马洲和新田整合成为新田科技城、联同深圳科创园区组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占地540公顷)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目的是探索有利于跨境流动政策措施的创新要素,为了在香港特区孵化出12间独角兽企业而努力。为达此目的,香港的大学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创科发展的前景,仰赖香港的大学致力应用研究和转化科研成果,完成从理论和基础科研的华丽转身。根据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由香港、深圳及广州三地的创新及科技产业组成的“广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2位(仅次于美国硅谷)。香港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近年发展蓬勃。2023年,香港初创企业数目增加了7%,现已超过4200家,共聘用1.7万多名雇员。以上亮丽的数据,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不太清楚。其实香港的科研实力备受国家以至全球的充分肯定。

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咨询机构(QS)20025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有5所大学排名在全球100之内。香港大学排第17最高,此外还分别有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排第61。

城大只成立了40年(1984年创校),现在已经成为研究优异、专业教育出众的全球一流学府,致力培育和拓展学生才能,创造实用知识,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4年公布,城大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大学,排名第一。城大有资深院士及顶尖学者57名,包括19名院士和38名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城大有192名教授发表的论文被高度引用,因此被列为全球排名前2%顶尖科学家。现时城大的教授共约760名,每年的研究经费大约30亿港元。从2019年起,论文引用数量指数持续攀升(从88.7上升到96.5),2022年全港排第2,仅次于科大的9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大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太赫兹及毫米波”和“海洋污染”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和“智能多维数据分析”两个研究中心,还有人工智能金融技术实验室。去年9月1日,城大宣布成立创新学院,今年1月11日正式启动运营,逐步形成创新及企业生态系统,可谓创科无限、引领未来。以上成功例子,相信是校方管理层(包括校委会和校长室)多年来齐心协力、合作无间的成果。

香港其他研究型大学,包括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和浸会大学,过去10年间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都分别有长足进步,值得香港市民感到自豪。香港作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区域枢纽,现正走在康庄大道上。香港高等教育成绩斐然,有赖校长的领导和校委会的辅弼。香港的大学得力于公帑支持,在大学拨款委员会(UGC)的督导下发展到今天,成果属于全香港市民。大学并不属于任何个人,而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集体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绝大部分港人都支持特首履行校监的职责,要求校委会和校长室忠诚合作,以大局为重,依法管治和带领,共同捍卫大学的声誉,携手并肩致力维持国际顶尖大学的地位,吸引世界著名学者来港任教,为祖国培育更多国际化顶尖人才。为达此目的,要有大视野和大格局的长远眼光,配合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力以赴,这应是包括校委会和校长室在内的大学领导层最重要的共识。

他们位高权重,要保护好香港高等教育作为国际教育枢纽来之不易的留学名牌。声誉是无形资产,就好像珍宝典藏,建设需时,但要破坏的话,谈何容易。有网媒说得好:大学是公共财产,“谁也没有资格以一己之私妨碍香港稳定发展的大局”。这句话发人深省。期待当事者珍惜沟通,各自退一步海阔天空。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