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在的北宋头前这两位之间,各种“小道消息”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是别管人家两人是真的兄友弟恭还是“兄友弟恭”。但这俩中间可以说是夹杂着一个非常“复杂”的人,那就是赵匡胤的皇后宋氏,她的晚年可以说是很悲惨的,而她究竟做了什么,让赵光义晚年这样对她?

1

赵匡胤的蹊跷之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

说实在的其实很多传言的一个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赵匡胤死的太早了,要知道和后世大宋那些孱弱皇帝不同,他可是一位“马背上的皇帝”,作为打下了最初基业的那个,可以说武功和身体能力都很出色,结果就在一个晚上不明不白的就去世了,病因也给不出来。

这就让大家不由得不去浮想联翩了,事实上一部分史料和史学观点认为,确实可能与疾病有关,如中风等突发性疾病,还有人通过现在流传下来的面容描写和图画,的出来可能死于高血压造成的脑溢血。但更为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另一种说法,即赵匡胤是被其弟弟赵光义所谋害。

实在是不能怪大家这么想,毕竟你想一想首先就是一个皇位继承的问题。毕竟人家是有自己的儿子的,虽然没有明确说自己儿子就一定是继承人,但是我们说句实话这关系再好也没有皇位给弟弟的说法吧,而且再看赵光义上位以后的操作可真的不像是“兄友弟恭”那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

最关键的是正常来说,如果皇帝去世背的不说,起码死因什么的肯定是要好好的追查一下的吧。但是我们看《宋史》对于这一段的描写可以说非常的模棱两可。这说实话就挺奇怪的,更别说还有民间大量的类似于“烛影斧声”的戏码,当然还有诸如一些慢性毒药的观点。

尽管这些“兄友弟恭”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其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主流历史学界普遍倾向于接受,赵匡胤是自然的因病去世的说法,但对于具体病因,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但是对于宋皇后大家就没有那么多疑点了,因为她犯了“忌讳”。

2

宋皇后的错误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实际上她的出身非常的好,算是宋朝少有的出身贵门的皇后了,这位生于富贵之家的女子,在嫁给赵匡胤后,虽然与丈夫年龄相差甚远,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魅力,让赵匡胤和她的感情非常好,这为她在后宫中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在关键的那一夜她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选择,虽然可能是因为丈夫的突然离世,如同晴天霹雳,让宋皇后的思路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做出来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据《涑水记闻》记载,宋皇后在得知赵匡胤去世后,曾企图立赵德芳为帝。这一举动无疑打破了赵光义的计划,也让他对宋皇后产生了深深的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袍加身

实际上我们要知道,当时可不是一个盛世的时期,在那之前可是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时期,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时代。就不说远的,赵匡胤本人就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他的上位还不是因为他非常的能打。

而在这样的时代大家的想法和平常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在继承人这件事情上,我们往前看汉朝的时候,除了最后的关头的献帝前几代皇帝就算年幼点继位也没啥太大事情,因为想要推翻刘家的正统那颗太难了,但是赵匡胤可没有生在这个好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们的时代你搞一个羸弱不堪的继承人上去,可以说完全就是“送人头”的行为,甚至整个家族都可能被人弄没了。而刚上位的时候他的大儿子才9岁,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他应该是真的准备一但自己出了意外,就让自己年富力强弟弟顶上去完成他们家的大业。

这个是没有太大的争议的点,实际上从当时给赵光义的职位和头衔,就可以看出来确实是有过这么一段时间的他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却没有明说储君的位置,所以也有一种观点是认为,赵匡胤很有可能是拿自己弟弟当做一个“备选项”。

毕竟打天下这种事情谁也不好说的,特别是他还是那种猛将型皇帝。但是他也明显留了后手,特别是有一次他问自己的弟弟关于迁都洛阳的事情,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暗示了,但是很显然赵光义并没有答应这件事,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其也是有野心的,可惜后来都不重要了。

3

注定凄惨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宋皇后的真正做错的最严重的一件事情,还真不是准备强行赵匡胤的后代上位。而是她没有让真正名正言顺的大儿子赵德昭来,而是叫了小儿子赵德芳。这背后其实是一点小私心,宋氏入宫比较晚,没有自己的子嗣,所以就和小儿子赵德芳的关系很好。

所以在事发的时候,她虽然第一时间安排了人行动,但是却充满了自己的私心,没有去叫大儿子过来而是叫了小儿子。这就是她最根本的“取死之道”,因为这代表了宋皇后的这个举动,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立甚至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了。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你自己都别有用心想要干涉继承人选,那些真正忠诚于原本皇帝的人自然不可能支持她。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太监接到她的任务以后,不仅没有去执行,反而告诉了赵光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她真正触怒了赵光义根本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如果是叫来了大儿子,她的行为还可以说是守护自己亡夫的想法,还会有不少的人会支持她。但是她这个错误的抉择直接把自己的私心完全给暴露出来,成了一个现成的借口和理由来攻击她们母子。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被尊封为“开宝皇后”,但实际上宋皇后在朝堂和后宫心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成功登上大位并且稳定了局势以后,立马就开始着手于对付之前不老实的大嫂。先是将宋皇后从繁华的后宫迁至偏僻的西宫,然后又迁往更为冷清的东宫。宋皇后的居住环境每况愈下,在她去世前不久,东宫宫殿竟然发生了火灾烧毁,这场火灾使得宋皇后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甚至有可能就是因为这场火灾没多久她就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即便是死后也没有彻底的原谅她,在她死后不仅自己拒绝为其服丧,甚至禁止朝中大臣为其哀悼。宋皇后的梓宫被安置在燕国长公主的府邸,与赵匡胤的合葬之地遥不可及。这无疑是对她最大的侮辱和轻视。直到临终前,他才勉强同意将宋皇后安葬在太祖永昌陵之北。然而这个决定更多的是出于他对自己声誉的考虑,而非对宋皇后的真正尊重。

当然即便是宋氏什么也没做,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在那个继承充满野蛮和武力的时代,赵光义也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实力还试图插手皇位交替的行为,就注定了她后来的悲惨遭遇。

参考资料:

【1】《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传第一 后妃上》 【2】宋史·列传·卷一 【3】司马光《涑水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