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当听到别人要给自己过82岁大寿的时候,徐向前却罕见地生气了。

“我哪还有脸过寿,实在是有愧啊!”

说着说着,徐向前元帅不禁落下泪来,在场的其他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徐向前元帅究竟因何愧疚?一向温和的他,为何这次罕见地发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隐瞒的实情

1983年某天,已经82岁的徐向前起得很早,坐在客厅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

坐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秘书报告有几个人想要见见徐向前。

徐向前连忙让他们进来,不为别的,因为这些人都是来自大别山区的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之前就听说了他们来北京开会,肯定会来他这儿,所以早早在这等着。

那几个人见到徐向前,客气地说了一些话,主要是注意身体健康的之类的话。徐向前点头表示知道了。

众人知道徐向前大病初愈,不想多加叨扰,便想着说完就离开。但没想到徐向前开口留住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徐向前想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下大别山区的情况,这些年由于病痛,他根本不能长途奔波,只能从别人的口中打听大别山区的事情。

这么多年了,他始终惦念着大别山区的百姓们。

“老区的群众生活得怎么样啊?他们过得好不好啊?现在是不是能吃饱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想要问的有很多,他急切地看着那些人,想要得知这些问题的答案。

那几名领导人隐下心中的担忧,对徐向前说“一切都好”。但具体的根本说不出来。

他们不愿欺骗徐向前,但顾及到他的身体,他们不愿将实情说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众人吞吞吐吐,徐向前感觉到不对劲,便问道:“老区到底好不好啊?百姓生活得究竟怎么样啊?”

见徐向前一直询问,几名领导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选择沉默。

“徐帅,为了您的身体考虑,我们才没有说出实情。其实大别山的百姓生活得并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名年轻小伙是看到过大别山区百姓真实生活的,所以他为那些人感到心疼。通过他的描述,徐向前才知道原来百姓们过得那样苦。

一些贫苦的家庭中,全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身上都是补丁,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衣服。他们吃的饭只有馒头和咸菜,和稀的不能再稀的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不是最苦的,有的家庭连盛饭的碗都不够,只能两个人用一个碗。

而这仅仅是群众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别的地方的苦还没有发现呢。

但就是这一件事,就让徐向前内心十分悲痛,好似久久没能缓过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那些人走后,他坐在餐桌旁,看着手中的筷子和碗,不禁喃喃道:“7口人,就用6个碗……”

徐帅的家人都能感受到徐帅的失落,却不知道如何劝慰。

吃完饭后,徐帅便将自己关到房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摆在书桌上曾经大别山的资料,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的革命年代,想起了那些有关大别山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系大别山

1929年,中央交给徐向前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去大别山搞军事工作。

接到任务之后,徐向前仅带了两个人便往大别山赶去。期间一路跋涉,翻山越岭,最后终于到达鄂东北。

当时,蒋介石发动多次围剿,意图将我军全部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担任红四军参谋长,带领部队猛烈反击,多次将敌军击退,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

由于其优异的表现,徐向前成为部队的总指挥,奉命保卫鄂东北地区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期间,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围剿”,徐向前带领红三十一师,采取游击的方式,将敌军各部隔开,从而一一击破,赢得了黄安、商潢等战役的胜利。

在这几次战斗中,徐向前指挥的战斗接连胜利,并歼灭敌人无数,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的英勇表现,大别山的百姓们都看在眼里,纷纷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红军。有志青年们纷纷加入红军,表示支持。没过多长时间,鄂豫皖地区的武装力量便迅速扩大。

而其他的人尽自己所能帮助红军,包括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徐向前看来,红军的背后有着百姓的支持,他们能够成功离不开百姓。

徐向前十分感谢他们,并与当地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鄂豫皖根据地,徐向前还认识了革命战友李先念,可以说李先念是徐向前一手提拔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次会议上,就在别人踌躇是否要打的时候,李先念站了出来,表示坚决要打,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与徐向前不谋而和,徐向前也记住了这名同志。

在之后的日子里,徐向前经常与李先念交流战争情况,越聊越投机,二人结交为知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别山的这段时间里,令徐向前最感慨的就是认识了李先念与程训宣。

李先念是徐向前的战友,而程训宣是徐向前的第二任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程训宣是妇女会的一员,正好要给大别山区的战士们送粮食与物资。在送物资的过程中,程训宣便遇到了徐向前。

她听说过徐向前的事迹,对其十分崇拜,跟他说话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徐向前也温和地跟程训宣说话,二人都有些不好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旁边的曹学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便想着为二人做个媒,他立马就去找了程训宣。

程训宣自然没有扭捏,大大方方表示对徐向前的爱慕。而徐向前也对这个开朗大方的女孩有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在战友们的见证下,二人举办了结婚典礼,成为了革命伴侣。二人一路相互扶持,共同渡过难关。

但对于徐向前来说,大别山的记忆既美好又痛苦,因为程训宣牺牲了。他们美好的记忆全都留在了大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别山待了大概四年的时间,徐向前对其十分留恋,他感激大别山群众对他们的帮助,感激大别山让他认识那么多的革命战友。

直到退休之后,徐向前也一直想着大别山,想着回去看看。但由于病情严重,他已经不适合长途奔波,只能在心中默默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年轻人说的大别山区的现状,徐向前的回忆一下子就断了:“怎么会这么苦?我对不起你们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绝一切安排

自从得知大别山的近况后,徐帅一直闷闷不乐。他直接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希望中央能够关注大别山区的建设,并提出了多条建议。这些天他就一直等待着中央的答复。

等待期间,正值徐向前的82岁大寿。众人商量着为他过寿,或许能让他心情好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徐向前的战友,杨得志等人也在精心挑选祝寿的礼物。

但当他们向徐向前说起这件事时,徐帅罕见地发火了:“我还有脸过寿嘛?我实在有愧啊!”

说着说着,徐帅不禁落下泪来。他这些天一想到大别山区的群众过的苦日子,就十分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他这么迟才知道感到愧疚,他对不起曾经大别山区的战士们。

大别山区的战士用生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自己却没能照顾好大别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收到徐帅的信后,对信中的内容也十分关注,立马就对大别山区展开详细调查。确认事情属实之后,中央便下达了许多有关改善老区情况的建设政策。

徐帅得知中央的行动后,立马请示要参与进去,并提出了多条建设意见,为大别山区作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徐帅不能亲眼去看大别山的面貌,但也时刻关注有关大别山的新闻。当得知大别山一点一点好起来后,徐帅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别山区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徐帅满意地点了点头,但心中依旧对这件事心有余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徐帅85岁的时候,家里人又提起了祝寿的事情。但这次徐帅依旧拒绝了,并表示谢绝一切安排。但他也挡不住战友们前来祝寿。

因此,徐帅对战友们说,绝对不收礼物。当初有人花钱买了一个稀奇的东西送给徐帅,徐帅直接就说了他一顿,此后没人敢送贵重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人选择送书,而有的人选择送泳镜,而这个人就是杨得志。徐帅知道战友们是为他好,都是一片心意,徐帅便收下了。至于其他的一概不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帅一生秉持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经常对自己的家人说绝对不能搞特殊。他感激国家对他的照顾,坚决不要国家给予的补贴,他认为:“钱是公家的,不能乱花!”

所以,直到晚年,徐帅一家依旧生活在小房子里,房子里有着许多被修补的器具,都是徐帅亲自动手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人让他去买新的,徐帅坚决不肯,既然修修还能用,为什么还要买新的?

徐帅不愧是“布衣元帅”,他勤俭节约的精神时时刻刻感染着其他人,为之敬佩!他为国为民,一生操劳,他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永远闪耀在革命历史上!

参考文献

《80年代发生何事让徐向前元帅发话:谢绝一切安排》,凤凰网,2020年0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