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桥先生 著有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1259字,阅读约需4分钟
以下正文:
那年秋天,妻子怀孕需要安胎,老父亲从老家寄来一大捆干艾叶草,嘱咐每晚煮水泡脚,并言之凿凿,坚持一段时间,必有神效。
出身城市的妻子不大相信,我以幼年的一些经验劝告。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不知是艾叶发挥了奇效,还是心理上得到宽慰,后面的孕期,竟格外顺利。
电话里,父亲欣慰笑着,还是老祖宗的法子管用哟!
艾叶,是父亲端午时节晾制的,他不过是传继着家乡千百年来一直承续的习俗,正所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头一天,爷爷会带着我们,到后山坡地边,斫艾叶草。
那是纯野生的一大片野艾,并不需要农人的刻意呵护。在夏初夕阳的抚照下,摇曳着亮晶晶的绿光,稍稍走近,一股浓郁的艾香便扑鼻而来。
躬下身子,一米来高、中指粗细的艾叶草,刚好和我们平齐。
按照爷爷的吩咐,我们握着柴刀,飞快地斫伐起来。
没有结实枝木的艾叶草,砍起来并不费力。不一会,艾叶草便堆满了地边。爷爷将之一捆一捆扎好,我们或肩或抱,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家里。
次日端午一大早,还没吃过早饭,便赶忙将艾叶草插到屋子门框上边的砖头缝里,左右各一根,羽状深裂的叶子若须发飘飘,又像是威风凛凛站岗的卫士。
一霎时,整个村里,家家户户都飘散出清净的艾叶香,还有粽叶香,混在的沁甜的山间空气里,氤氲着浓浓的端阳味。
爷爷说,端午插艾,能驱逐瘟疫、防蚊辟邪、庇佑平安。
你看,那长在地里的艾叶草,没打农药,不施化肥,却兀自长得旺盛,蚊虫也是半点不敢靠近。插在屋子里,香气一散,晦邪之物自然也就逃走了。人闻了,寒湿之气尽除,身体自然就更好了。
听完爷爷的话,我们似懂非懂点点头,于是夸张地吸气、呼气。
吐纳之间,艾叶草的香气,浸润了孩子们的身体,以及灵魂。
乡下农人家,屋子并不算多,艾叶插好后,还剩下不少,爷爷便将它们悬空搁置在堂屋高处。
爷爷说,必得是自然风干的艾叶草,才能存留住那份神效,晒干的或者烤干的,要差很远。十天半月后,插着的、晾着的艾叶草,都已经风干了,再用薄膜纸牢牢包扎好,塞在柜箱里,以备需用。
那年月,村子里缺医少药,艾叶草似乎包治百病。
漫长的一年岁月,风霜雨雪,家人中谁若是有个风寒感冒、肚痛腹泻,就会取出一把干艾叶,烧一碗水喝下去,或者煮水泡一个热水脚,发一身汗,小病小痛基本药到病除。
据村里长辈说,以艾入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汉末《名医别录》,便记载了艾叶草的功效,“主炙百病”。千百年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古方朴法,一代代延续血脉、守护安康。
而村人的生命,像极了野生的艾叶草,顽强而又旺盛,只需一场春雨的滋润,便飞快地茁壮生长,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小时候,我身体不太好,经常喝艾叶水。
对艾叶草,我有着深深的感恩,那深褐的汁水,养护了我的健康,也健壮我的灵魂。
今天,在南方的都市里,有端午的粽香、有菜肴的丰盛、有赛龙舟的热闹,唯独却少了插艾叶草的那份虔诚,少了那弥漫在整个村子里的艾香。
心中,不免充满莫名的遗憾。
“五月五,是端阳,家家户户插艾忙。把艾插在门两旁,驱虫辟邪又吉祥……”
熟悉的儿歌,还萦绕在耳旁。
只是离家多年,没有了艾香的端午,故乡已渐渐沦为了他乡。
全文完。
作者:景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之声转载。著有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收录全网阅读量过亿、人民日报两次转载爆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原创核心内容又名《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阅读量10万+暖文20余篇,乡愁系列暖文55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