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程焕

6月11日,贵州省教育厅召开《数字素养通识课》课程开设工作部署会,对省内各高校开设课程相关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数字素养通识课》课程为面向全省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通识必修课,计划在2024年秋季学期实现大一所有专业开设该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开设的《数字素养通识课》课程,总计1学分16学时,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推进。该课程特邀了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数据应用研究院专家主讲,围绕开源教育与计算机科学教育、东数西算到西数西算、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块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科技和新产业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编程思维、数据分析和利用AI与专业结合进行创新的能力。在课程资源方面做到电子和纸质相结合,课程主要依托“贵兰在线”平台开展教学,该平台提供有课程视频、电子教材、课件、讲义等教学资源。纸质版教学资源遵循学生自愿原则订购。在学习模式方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线上”或“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线上模式要求配备1名督导老师,负责督促学生在线学习完成情况;混合模式则要求配备1名专业教师,负责每堂课10分钟左右的互动教学。

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数字素养通识课》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测试、作业、学习活动等多个方面,成绩占比为50%;终结性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各高校充分依托“贵兰在线”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完成考试。学生修读完课程且成绩合格的,可给予学分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