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技术、零部件生产的车企有多所向披靡?看比亚迪,就知道了。

中国龙参数图片)年刚刚启幕,比亚迪便以“荣耀”之名,在车圈掀起了一波降价狂潮。时间过去近4个月,很多品牌渐渐掉队,但比亚迪依旧“精神抖擞”。

如今,秦L DM-i/海豹06DM-i迎来重庆地区上市,新车官方指导价均为9.98-13.98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令人惊喜的不只是新车的起售价,而是秦L DM-i/海豹06DM-i两款车可都是实打实的B级车。

无论是去年的“油电同价”,还是今年的“油比电低”,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从合资到自主品牌,多多少少都玩过一些“价格手段”来吸引用户。

但对于大部分品牌而言,无论是技术研发投入,亦或者是公司运营、产品的宣发,都得要钱,“亏本赚吆喝”谁都坚持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如今的车圈流行一个词叫“长期主义”。

何为长期主义?

有过自主创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前期需要资金精力投入,比如开一家火锅店,开业初期菜品打折、酒水免费送等活动都可以有,这样做是为后期回报赚钱做铺垫。同样的,利润也是车企坚持“长期主义”的核心支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比亚迪恰恰就是坚持“长期主义”的典型代表。

综合比亚迪发布的财报与业绩数据,2023年,比亚迪全年的研发投入高达399.2亿,同比增长97.4%,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是很多中国车企的倍数,甚至比特斯拉还高111.8 亿。

到了2024年,比亚迪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06.11亿,再创新高,累计研发投入达1400亿,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今年比亚迪相较于2023年的研发投入还将增长一个量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比亚迪在持续性搞“价格战”;另一方面,其又在加大研发投入,这样还能赚到钱吗?

事实就是,比亚迪的利润依然可观。

2023年,比亚迪营收入达6023.15亿,同比增长42.04%,其中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2024年一季度比亚迪营收入达1249.44亿,其中净利润45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之所以赚钱,其重要原因便是顶级的成本控制能力。

有这么一则消息就很具有代表性。此前,海豹在日本上市后,该车先后被日经社BP、瑞银机构进行了拆解,前者主要是分析技术;而后者得出的结论是,相比欧洲车企,比亚迪的生产成本低大约25%,同时还拥有颠覆全球设备制造商的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辆比亚迪新车,其75%的零部件都由自己造。即使是跨国车企,他们在本土生产一辆整车,也不一定有这份“自给自足”的能力。

说的通俗点,自己买菜回家做和点外卖、下馆子的成本能一样吗?

实际上,比亚迪并不是一家普通的车企,它还在轨道交通、太阳能/储能等绿色产业、物流、智能制造等方面都有所涉猎,甚至还能生产手机、平板。比如华为手机90%由比亚迪代工生产,甚至比亚迪还兼顾生产苹果手机的电子元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比亚迪生产的电池不仅自用,而且特斯拉、合资的丰田、起亚、别克、东风本田,以及新势力蔚来乐道等,都采购了比亚迪电池。即便是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小米SU7,用的也是比亚迪子公司弗迪动力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

据比亚迪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比亚迪电池装机总量约150.909GWh,而另一份来自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各类电池装机总量为158.8GWh,同比增长22%。而第一二名都是中国电池制造商,独占鳌头,其中比亚迪排名第二,超越韩国LG新能源,电池装机量达到22.7GW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比亚迪保持利润的一大因素,是在于规模。

据比亚迪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2024年5月比亚迪销量达331,817辆,其中乘用车销售330,488辆,同比增长38.2%。1-5月累计销量达126万辆。

此外,通过乘联会发布的2024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图也可以直观的看出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强势。

成本控制得当,即便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企业和消费者也是双赢的局面。

更何况包含秦L DM-i/海豹06DM-i在内的大多数比亚迪产品,并没有因为价格下调,而产品力下降。比如作为第五代DM技术的首搭车型,秦L DM-i据媒体实测满油满电续航最长跑了2547km,当前市面上很多插电式混动新能源汽车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大约在1400km左右。

除此之外,在动力、配置、智能等层面,横向对比市面上其他同级产品,秦L DM-i/海豹06DM-i的实力也不弱,这种降价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给消费者让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秦PLUS、驱逐舰05荣耀版到秦L DM-i/海豹06DM-i价格一降再降。除了加速取代传统汽车产业外,比亚迪此举更多的是迫使传统车企加入新能源阵营之中;同时,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循环往复,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通过价格手段激化行业淘汰,整个汽车行业将步入垂直整合阶段;而比亚迪的目标自然是进一步扩大优势。

毕竟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壮大,对于比亚迪有“百利而无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国内市场稳固了,比亚迪走向海外才能安枕无忧。

、无论是在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还是参加各种国际车展,都是比亚迪在为品牌走向世界铺路,甚至,比亚迪还取代了大众成为了2024欧洲杯的官方合作伙伴,为的就是打开在海外的声量。

或许地域文化、消费者用车诉求存在差异,但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最好的产品是消费者的最终诉求,这点是不会变的。基于中国品牌在完成垂直整合后创造的成本优势,这场“价格战”最终会使得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比亚迪秦L/海豹06DM-i新增的订单已超过了8万辆。可见在品牌声量打开的基础上,价格手段十分行之有效。

别人降价是“赔本赚吆喝”,而比亚迪降价却是吆喝赚了、钱也赚了,同时消费者也觉得自己赚了,可以说是共赢。而火爆的销售态势也正是建立在比亚迪强大的技术底蕴和绝对的成本掌控上,它也将成为比亚迪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C”位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