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与青海省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塔拉滩沙漠的地方,这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足足有4.2万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和其他的沙漠景象完全不同,这片本该是青海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却生长出了一片广阔的草甸。

在这里生活的牧民,悠闲地放着牛羊,食物来源充足,牛羊也长得十分肥美,牧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不知道,塔拉滩沙漠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竟然源自一次乌龙。

国家原先也想过办法治理这里的荒漠化,不过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结果没想到在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以后,善因结出了善果,反而让这片荒漠生长出了浓郁的绿意。

建设光伏发电站,怎么就能让荒漠长出绿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拉滩沙漠是共和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生态脆弱区。

以前的塔拉滩每年都会爆发严重的沙尘暴,约141万立方米的沙子被狂风裹挟修路附近的龙羊峡水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因为无法抵抗草场沙漠化,大量草场被沙土掩盖,植被变得稀疏矮小,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塔拉滩地区的降雨量非常稀少,因此植被在这里很难生存,只有极少部分耐干旱的植物可以在这里扎根。

一片地区一旦缺乏高大植被和云层的阻挡,当太阳直射的时候,强烈的紫外线会肆虐大地,保持温度升高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里每年的平均日照时间超过1800个小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眼中的塔拉滩沙漠是不毛之地,没有生命的气息。

而在科研人员的眼中,塔拉滩沙漠的综合条件十分适合光伏发电。

这里的平均日照时间长,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地方比这里更适合发展光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其他地区相比,塔拉滩沙漠的光伏发电项目有一个绝佳的优势,那就是龙羊峡水电站。

光伏发电和水电站有什么关系呢?

光伏发电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不过大家肯定也注意到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使用光伏发电。

一旦利用不好,光伏发电还可能成为我们的累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正是因为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完全靠天吃饭,人为可干涉的部分很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的天气本来是万里无云,阳光照射非常充足,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努力工作。

非常不凑巧,天空突然飘过了一片云,遮挡住了阳光。

那么此时此刻光伏发电板的发电量会在瞬间下降,等到云彩飘过去,重新露出完整的太阳,光伏发电板的发电量会在瞬间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上能飘多少云,它们会经过哪里,停留多长时间......

这些事情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能力范围,云彩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所以光伏发电站园区的工作人员每天的任务量很大,他们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

在发现紫外线强度不足时,工作人员要立即进行相应的调节,反应迟一些都可能造成电网的大面积脱网事故。

农村的光伏发电形成不了太大规模,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相应的调节机制,发电电流十分不稳定,无法大规模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拉滩发电站不同,它距离龙羊峡水电站很近。

通过将光伏电站与水电站整合,形成了虚拟水电的综合运行控制。

光伏板发的电通过变压器升压至330千伏,在经过50多公里的高压输送到达龙羊峡水电站,根据总发电任务和光伏实时发电量,水电站工作人员调节水电,实现了削峰填谷的效果。

两者经过结合,让光伏电与水电变得安全稳定,大大减轻了不稳定电源对电网的伤害,随后并入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伏电与水电的结合,给了大家很多惊喜,但科研人员没想到,这片土地送给大家的惊喜可不止这一个。

在建设光伏发电站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在沙地上立起光伏板,还要定期浇水清洗光伏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光伏发电板下的土地竟然生出了绿意。

原来在光伏电站建成以后,由于受到光伏板的阻拦,这片土地的蒸发量、风速和沙尘都有了明显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区内大部分照射在地面的太阳光都被光伏板所吸收,光伏板下土地温度有所下降,蒸发量自然也会降低。

这些条件的变化,让植物有了可以生长的土地。

光伏板需要定期清洗,这些水没有任何污染,冲洗完光伏板后会流向地面,相当于给地面的植物浇了水。

有了合适的温度和水分,植物开始在光伏板下渐渐萌出,而且长得越来越高,有一部分甚至遮盖了光伏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人工割草的方式也能解决问题,只不过工作量会变得特别大,增加了园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于是大家伙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主意,这里原本就是牧民们放牛羊的牧场。

既然这里重新长出了草地,不如直接将光伏板增高,让牛羊们在光伏板下吃草。

牛羊排出来的粪便成为了土地的天然养料,这些植物获得了充足的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势喜人的绿草地,肥美的牛羊,优质的清洁能源,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通过水电互补的形式,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从原来的4621个小时提升到了如今的5019个小时,每年约发电14.9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944.16吨。

园区的风险降低50%,土壤的水分将发量较原先减少了30%,园区植被的覆盖率恢复到最初的80%。

谁也没想到,原本在这里建设光伏发电站生产清洁能源,不过却意外在土地荒漠化上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这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园区内的各类苗木成活率高达90%以上,塔拉滩生态治理面积已达到31.1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沙尘暴肆虐的沙漠,植被覆盖率从15%提升到了如今的65%,就连沙漠的流动沙丘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不过最高兴的是生活在园区的这些牧民,这片贫瘠的土地曾经让他们异常贫困,而如今有了光伏发电站,他们有了放牧牛羊的草地,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光伏羊。

这种“上电下牧”的模式不仅让我们得到了清洁的能源,修复了当地的生态,也让生活在这里的牧民收入有了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大误会,成就了属于中国的奇迹。

参考资料:
[1] 界面新闻《探访荒漠上的光伏园:青海新能源消纳受困何处》2023-09-20
[2] 新华社《“水光互补”带“绿”塔拉滩——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一线见闻》2023-06-26
[3] 中国新闻网《青海塔拉滩:从荒滩到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园区》2023-11-22
[4] 中新网《沿着黄河遇见海丨青海塔拉滩:从荒滩到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园区》2023-11-22
[5] 青海日报《塔拉滩上牧民发“羊”财》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