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访陆回台后,频频接受媒体采访,要求国民党领衔,利用在立法机构多数席次的优势,修改台《反渗透法》。这个提议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响应,近期国民党多个政治人物抛出议题,打算修法。

萧旭岑回台后第一时间频频呼吁修《反渗透法》,应该是在办理两岸交流时感受到了这部恶法的威力。马英九作为前台湾领导人访问大陆,都忌惮恶法的约束,担心交流过程中一不小心落入民进党“违法”的陷阱。一般升斗小民的处境就可想而知。

《反渗透法》是2020年台湾大选前,蔡英文为选举需要匆忙强行通过的一部恶法,并在2024年选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该法极其粗糙简单,只有十二条,内容措辞含糊不清,为执法者留下极大操作空间。该法虽没有特指,实际上就是针对大陆,遏制扼杀两岸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法可以简单归纳为,凡是台湾民众有和大陆各类机关团体协会甚至个人接触,就有可能涉嫌违法。比如,和大陆个人接触,可以定义该大陆民众为大陆“组织派遣之人”。至于是不是真的“派遣”,那就是台湾执法机构说了算。

只要台湾民众赴大陆有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活动,出席了有大陆官员参与的场合,有一起合影,就可以被约谈调查。甚至一般旅行社对旅行团的市场销售折扣优惠,也可以视为接受贿赂。

民进党为什么这么重视《反渗透法》

民进党吃过两岸交流的亏,两岸民众交流越紧密,对其越不利。所以扼杀两岸交流,是事关民进党存亡的大事。

2012年台湾大选前一周,台湾工商团体大佬感召于两岸交流的实惠,公开发表声明力挺“九二共识”,临门一脚助蔡英文败选。民进党感受到了两岸交流对其的威力。

2016年民进党取得政权后,为确保万年执政,利用执政优势地位建章立制,出台了《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党产条例)等法规,对国民党等对手阵营进行全面追杀,打击削弱对手实力,以确保其独大的地位。

在这些条例中,通过《反渗透法》是民进党重中之重,是其反中仇中意识形态的法律具体化。2020年选举前夕,民进党利用其立法机构人数优势,在短时间内强硬通过《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出台后成为民进党打击对手异己的利器。因为该法内容规定的极其粗糙模糊,给予了行政机关很大的自由解释空间,可以迅速启动该法的调查程序,成为其随意指使司法检调机关的依据。

恶法实施四年来,已经有大量参与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遭到检调机关的调查。特别是2024年选举前夕,民进党利用恶法,对国民党基层支持者采取约谈、拘押、搜查办公室居所等手段,制造国民党支持者的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是2023年12月15日,台北市就有41名里长(绝大多数国民党支持者)被检调司法机关调查。

检调机关无法亲赴大陆调查调取可以定罪的真凭实据,这点民进党心里也清楚。被调查者被检调机关起诉以后,虽然大多数在法院因缺乏证据被判处无罪,但民进党希望的目的效果已经达到。

反正大选已经赢了,至于事后这些里长有没有获罪,这已经根本不重要了。法律宣判无罪,民进党可以继续通过舆论混淆视听,攻击这些参与两岸交流的民众卖台,进而把他们和国民党连结,说明国民党是亲中卖台的政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无需被判罪,仅仅是被检调机关约谈就足够令人恐惧了。许多人是平生第一次被传唤进局子里。许多人为了避免麻烦,杜绝与大陆发生各种来往联系。

比如大陆为方便台湾民众,台湾民众可以办理大陆居住证,以方便工作生活,交通出行住宿。许多台胞内心很想申请,但是顾虑重重选择放弃。有些民众甚至不敢在大陆银行开设账户。

绿色恐怖下谣言满天飞,台湾民众心有余悸,选择不做最保险。

通过反渗透法等一系列措施,民进党已经在台湾岛内构建出了反中仇中的绿色恐怖氛围。这种氛围就像一张编织严密的网,控制着台湾社会。

在这张网络里,只有仇视大陆才是政治正确。无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观点,都无法摆脱这张网的束缚,最后会被胁迫成当中的一分子。渐渐的这仿佛形成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在内部不断地弥漫,反嚼吞噬。

民进党躲在这张网后坐收渔翁之利。现在民进党只需要指出谁和大陆有关联(不管这种关联是事实还是抹黑),那么这种关联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解读,这不需要民进党劳神费力,台湾社会社会舆论自然会对这个人讨伐鞭挞。

这样的一本万利局面是民进党最想要的结果。民进党在数次选举中轻松获胜,因此知味吸髓,欲罢不能。反中已经成为民进党的神主牌,他永远不可能走回头路。

所以现在国民党提出要修法,民进党当然誓死反对,其发言人吴峥表示“抗争到底”。民进党立法机构总召柯建铭甚至威胁,如果在野党利用人数优势想强行通过,民进党将重现318暴力(太阳花学运),发动支持者包围立法机构。

国民党的态度以及局限

国民党这些年受到反渗透法的约束,吃尽苦头。反渗透法不但阻碍了国民党在台湾主导两岸交流的能力,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在基层支持基础基本盘。

国民党穷则思变提出要修恶法,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肯定,做总比不做好。但结果注定很悲观的,因为他的初衷目的非常大的局限性。这导致最后的结果不会成功。

国民党并不完全否定反渗透法,在多次表态中认为该法的设立确有必要。也就是说国民党也某种程度上认可反渗透法的立法目的,认为应该设置一部法律去规范约束两岸的交流。国民党所持异议只是部分条文的修改。

国民党之所以这样的态度,和其对于两岸交流的认识有关。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不同点在于,他认为两岸可以交流,可以友好,不必剑拔弩张。

国民党赞成两岸交流,但是只要交流的红利,只要交流能够给台湾带来好处。在其认知中,两岸的交流与中国和新加坡的交流是一样的,类似友好国家“国与国”之间,可以对等的交流,带来交流好处。

国民党吃定大陆不会和民进党接触,认定自己才是唯一能代表台湾与大陆交流对话的政党,帮台湾人向大陆讨来好处,以取悦台湾选民获得选票。

至于交流带来的其他效应,比如说交流促进国家的统一,国民党和民进党一样是排斥的。一旦交流超出红利好处范围的边界,比如涉及两岸统一的政治议题,国民党会立刻抵挡不住台湾内部压力缩回去。

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口口声声两岸交流可以带来和平,但是涉及统一的字眼是闭口不谈的。他自己都认为这样做不对,不符合台湾民意,对选举不利。

国民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推动修《反渗透法》,没有任何的意义。一来推动过程会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二来即使修改成功,也是边边角角修补,达不到国民党想要的目的。

《反渗透法》表面上是一部法律,背后所代表的是台湾意识形态路线的斗争。这个路线斗争体现在两岸是不是同属一个国家,两岸要不要统一,两岸的交流是不是一个国家内部事务,交流的目的是不是促进国家的最终的统一。

国民党如果不回答这个问题,两岸的交流始终不可能顺畅。国民党参与的任何两岸交流随时随地都会被民进党所操纵的民意抹黑抹红,交流的成果最终都会被反噬。没有这个恶法,也会有那个恶法,到处都是阻力。

《反渗透法》之所以是一部恶法,不是具体哪个条款,而是立法初衷把大陆设为境外“恶势力”。之所以把大陆设定为“恶势力”,就是因为大陆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不放弃对台湾的统一。这就是《反渗透法》的内在逻辑。

国民党敢不敢回答:大陆不放弃对台湾的统一的原则算不算恶意?不放弃统一的大陆算不算“恶势力”?大陆为和平统一所做的种种努力算不算不怀好意的糖衣炮弹?

国民党如果不敢正面迎战,扭转台湾社会的负面认知,改变这种不利氛围,那么在台湾人眼里,国民党任何和大陆的交流接触都是“亲中卖台”、“投降舔共”。他内心一己之私,赚取红利好处的“小九九”,也不可能实现。

遗憾的是,现在国民党始终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反而是跟着民进党亦步亦趋,宣称自己是坚持台湾主体性的政党,是亲美的政党,不是统一的政党。如果在这个范围内竞争,国民党永远会被民进党打败。

这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两头好的事情,国民党自己要想清楚。古人云纲举目张,没想清楚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修修补补,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