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带着刑杖之伤杀出飞云浦,然后潜入鸳鸯楼连杀十五人,孟州知府派出的衙差进行了现场勘验:“先从马院里入来,就杀了养马的后槽一人。次到厨房里,灶下杀死两个丫嬛。楼上杀死张都监一员,并亲随二人,外有请到客官张团练与蒋门神二人。楼下搠死夫人一口。在外搠死玉兰并奶娘二口,儿女三口。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

李贽(李卓吾)在评价此事的时候,连续说了两个“恶”字:“只合杀三个正身,其余都是多杀的。”

李卓吾倒是很大度,认为只杀三个主犯就够了,应该胁从不问,放过那些“无辜”的下人,尤其是那个温婉可人的玉兰,更是死得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卓吾可能也觉得说武松在鸳鸯楼大开杀戒时“恶行”不太公允,又在后面附了一句:“武二郎是个汉子,勿论其他,即杀人留姓字一节,已超出寻常万万矣。”

武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为避免牵连无辜而自书姓名,连李卓吾也不能不佩服,于是留给读者诸君的问题就出来了:倒在武松钢刀之下的十五个人,有几个是无辜的?

在李卓吾看来,真正想害武松的,也就是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三人而已,其他十三人之死,都是武松滥杀无辜的恶果。

可能有一些人看了电视剧后,对那个珠圆玉润的玉兰也产生了同情:她就是一个可怜人,受主人差遣而参与了设局,武松一向欺强而不凌弱,杀玉兰,实在有些过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兰该不该死,我们得先看她的身份,以及在武松被陷害的时候,充当了什么角色。

古代大户人家的“养娘”,基本相当于“扬州瘦马”,从小被主人购买并训练,长大后可以被主人当礼物送给别人,也可以主人自用,那就是“通房丫头”,再晋升就可能成为妾侍。

玉兰已经成年却没有被张都监送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明显了,在武松被诬案中,玉兰既是诱饵,也是鱼线,而且出色地扮演了卧底的角色——她就像坑大刀关胜时的双鞭呼延灼一样,一开始就没安好心。

武松之所以被擒,极有可能是对玉兰动了真情,所以这个老江湖才会在小河沟里翻了船:“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兰的“演技”之所以能骗过武松,就是因为她的相貌太迷人,使武松已经开始做美梦了:“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

其实我们细想一下,玉兰根本就不可能看上武松,因为武松当时的身份就是个配军、护院而已,从小锦衣玉食的玉兰怎么会愿意跟着一个“下人”吃残羹冷饭?

要不是玉兰“指路”,武松就不会闯进后花园落入陷阱,所以玉兰是张都监毒计中最关键的一环。

武松从“幸福憧憬”中醒来。最恨的当然是张都监,同样可恨的,自然就是“诱饵玉兰”。

从大喜到大悲,绝望中的武松要是不杀玉兰,那就不是有仇必报打虎英雄武二郎了——在武松眼里,玉兰已经可以跟潘金莲画等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张都监的头号帮凶,玉兰自然是死有余辜,我们不要被她的长相蒙蔽,这一点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曾经有过经验之谈,张无忌也确实被周芷若骗得挺惨,这就是“艳如桃李,毒若蛇蝎”。

玉兰或许“身不由己”,但如果他对武松真有情义,大可以在“表演”的时候露出“破绽”,警觉的武松发现玉兰神情有异,就未必会上当受骗了。

玉兰与武松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假的,如果武松没有动情,或许后来就不会那么伤心。

武松的尊严被践踏,在挥刀的时候自然是满腔羞愤,他杀玉兰,看起来有些冷血,但却在情理之中,这就是爱之深、恨之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事求是地说,那么多人可怜玉兰并没有错,估计李卓吾看了施耐庵对玉兰体貌的描述,也会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

英雄难过美人关,武松尚且泥足深陷,李卓吾为玉兰“鸣不平”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受害人武松看来,玉兰则是一条不可不杀的“美女蛇”,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过描述:“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如果玉兰是拿着刀枪杀向武松,武松倒可能敬她是个烈女,但是用美人计来诱惑,武松必然觉得自己的脸丢大了。

武松杀玉兰在情理之中,杀其他人,是不是滥杀无辜呢?咱们还是来看当时武松咋想的:“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武松一开始真是只杀了发现他的“养马后槽”和两个丫鬟,杀了三个“正主儿”之后,又遇到了仇人:“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捉武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松杀了张都监的老婆之后,并没有主动去寻找玉兰,玉兰是自己送到武松刀下的:“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

身为“养娘”,却能带着两个“手下”,玉兰在张都监府上的地位可想而知,武松如果不杀她,她肯定会大声喊叫惊动更多的人——事实上玉兰已经开始惊叫了,如果武松不及时出刀,可能就没有机会逃走了。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张都监府上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辜者,在武松被陷害后,没有一人肯仗义执言,甚至可能都是阴谋的参与者,而在“案发”之前,那些人跟武松的关系都是“相当不错”,但是陷害武松的时候大家却都参与了——武松“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那肯定不是一两个人在做戏。

不知道张都监府门前有没有石狮子,如果有,那就可能是张家唯一干净的东西,除了石狮子,张家之人对武松被诬陷都心知肚明甚至积极参与,读者诸君可以设身处地替武松想一想:武松在张都监家连杀十五人,有几个是无辜的,如果武松留下几个活口,结果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