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求助时,总有农机手自发提供帮助的热心身影,他们的大爱与温情值得点赞,但要全面、长久地解决小农户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难,不能全凭农机手的热情,最终还是要落回到机制上来,为此,既要对接诉求,也要畅通渠道。

眼下,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已过七成,收割机一路向北,也收获了许多充满温情的麦收故事。

近日,一则“女农机手为五保户大爷免费收麦”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里身为五保户的白发老人向正在路边等待客户的农机手求助,称自家种的麦田由于地块太小没人愿意来收,这名农机手了解情况后欣然帮老人免费收割。

在网友们纷纷为这位“最美女司机”暖心行为点赞的同时,“小地块谁来收”的问题也再度被摆上思考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并非个例,此前也有一位八旬老人求助农机手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大割”忙碌期间,老人很难找到愿意为家门口七分地专程走一趟的接单者,故事最后同样以一位好心农机手为老人“免单”作为结局。

笔者关注到,近年收获季节,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小农户零散地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困难并不鲜见。为何小地块容易陷入无人愿收的尴尬境地?

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说,这首先是“性价比”的问题,为小地块提供服务收益低而耗时长。比如倘若甲、乙两家都是小地块,收完甲家的地再带着机器辗转去收乙家的,不仅挣不了多少钱,农机在地头折返频繁,还特别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比起成方连片的大田,小农户的零散地块少人问津,许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只接受整村托管或与种粮大户固定合作,不接受单户小地块。

而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老人一样,不少小块田都是农户自家的承包地,大多是农民自己在耕种,其对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承受能力有限,加之接触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和平台的能力较弱,他们的“七分地”与农业机械化之间,有时便难以“无缝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经济上不划算以外,让农机手对小地块望而却步的原因还有收割实际操作难度。一方面,有的小地块位置较偏远,没有适合农机通行的机耕路,农机手要达到田里,往往需要绕道、借道,这种“无路可走”的情况加大了农机到田难度。另一方面,收割时节争分夺秒,农机资源紧张,农机手任务繁重,顾了大田便难顾小田,为小地块提供服务在时间上也有现实困难。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种植零散地块的小农户,在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时,没有合适的解决方式和稳定渠道,只能像视频中的老人一样四处求助。

当然,在农民求助时,总有农机手自发提供帮助的热心身影,他们的大爱与温情值得点赞,但要全面、长久地解决小农户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困难,不能全凭农机手的热情,最终还是要落回到机制上来,为此,既要对接诉求,也要畅通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善小地块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重要的是要看到区别于大田作业的诉求,以便量体裁衣。要看到,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的过程中,小农户经营“一亩三分地”的模式也依然会长期存在,特别是其中一些劳动力偏弱的农民,想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也舍不得看到农田撂荒,但在耕种、收割等与农时“赛跑”的环节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很大。

因此,村“两委”应对困难农户的土地种植、经营情况及生产生活困难做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在农忙时节主动协调相应人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为其提供帮助支持。

笔者了解到,今年“三夏”期间,河南一些地方组织了“三夏”应急队,专门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抢收、抢种,就是不错的思路。

而对于更多经营零碎地块的小农户而言,基层则要做好统筹谋划,比如可以以整村为单位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提供食宿、补贴等方式有效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从而减少对农户收费。

更长远来看,还要为农机下田做好机耕路网规划建设等相应配套,同时鼓励服务主体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大小并举,量体裁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小农户享受到农业社会化服务,还要畅通渠道,做好平台搭建。小农户接触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和平台的能力一般较弱,通过平台为他们与服务主体之间搭建有效的对接沟通渠道,将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要素精准配置,也能将更多来自小农户的实际诉求更为充分地反映出来。

为此,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完善上,需要更多以小农户、年龄较大的农村老人作为用户画像来考量,充分考虑到他们对信息的需求特征和操作习惯,用更精准的平台功能和对接服务实现渠道畅通。

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不能忽视小农户的需求,期待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惠及更多小农户,“七分地谁来收”也不再是难题。

作者:刘知宜

来源:农民日报

监制:王岩 编辑:李忆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