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佳节的“好玩”与“内涵”

端午节期间,崇明处处粽叶飘香,店铺商圈人流如织,文旅景点、民宿酒店、民俗活动带来旺盛客流;河湖中,龙舟赛事伴着热烈的鼓点,点燃了全体市民的激情……如今的传统佳节,“好玩”而有“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假期,游客来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游玩

何谓“好玩”而有“内涵”?就是既符合当下更多年轻人的口味,又体现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按以往经验来看,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偏向“庄重”,而个性表达和“体验感”相对缺失。比起“好玩”“有趣”,我们仿佛更执着于挖掘传统节日的“意义”,却忽视了它首先是“节日”。也正因如此,一段时间以来,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渐行渐远”,人们想“过节”而又常常感叹“如今的节日氛围去哪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三民文化村推出“端午艾飘香 非遗游园乐”主题活动

传统佳节,氛围怎样才能“热”起来?笔者以为,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属性的同时,也要从形式到内容上作出改变,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让它“有趣”起来、“好玩”起来,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有人气才有传承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西镇盘西村村民正在绘制蛋体彩绘

比如,在传统佳节与现代生活、商品经济碰撞交融的当下,我们要不断将传统佳节代入新的时代语境,同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结合。端午期间,一些地方通过开展端午诗会、美术展览、摄影比赛等,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端午文化记忆的建构中;又比如我国的火星探测器以“天问”为名,与屈子诗篇相呼应,这便启发了一些地区探索航天科普与端午文化融合;对于崇明而言,如能将独特的垦拓文化,带有集体精神烙印的“芦苇”文化等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西镇协西村村民齐聚一堂包粽子

幸而崇明这些年来,在传承传统文化、举办传统佳节活动方面,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比如,一些乡镇将代表自身的IP形象在活动中展示,与游客互动;有的则请来民间达人,现场教市民游客包香囊、包粽子;有的在活动中请亲子家庭亲身体验农事乐趣;还有的在活动中加入探索、“寻宝”等环节;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更是充分利用了崇明优质的生态环境、发达的水系资源,办得热火朝天……在这过程中,大家不仅“玩得好”,更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认同。总之,形式的多样和内容的创新,不断更新的体验感,是传统节日经久不衰的秘诀;人们纪念和过节的形式越丰富,就越能为“我们的节日”注入新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前夕,2024年长三角长江龙舟赛在西沙明珠湖景区举行

当然, 在“好玩”“有趣”的同时,我们仍要坚守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自信。 就拿端午节来说,它起源于老百姓对屈子的自发纪念,滋养了我们对自然、生命、家国情怀的认知与追求。再进一步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夯实了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自信带来包容,包容哺育了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让我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以更多样的形式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佳节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咸明、朱远哲

编辑:陈锦源

责编:李琳、陈锦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