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展览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2024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毕业设计展、上海市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联展,近日在杨浦滨江明华糖仓开幕以来,吸引不少师生和公众前来观展。本次一共展出了163件作品,其中同济大学作品121件,其他Ⅳ类高峰学科院校作品42件,奇妙的创意、独到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现场包含两个展览板块。一部分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展,集合了本届89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分别来自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以及新增的学科交叉设计方向。另一部分为首届“上海市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联展”,该高峰学科同城协同五所高校——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携手,集五校精彩设计,展协同育人成效。

去年,同济设计创意学院首次把毕业展搬到校外公共空间并面向所有公众开放,向社会展现同济设计的人才培养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今年的展览继续置于校外,场地设在杨浦滨江明华糖仓,其最初为始建于百年前的中国第一家工业化制糖厂——明华糖厂的精糖仓库。这座曾经历多次修缮、改造,更新再生的百年历史建筑遗产,经策展团队的打造,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场地走进了社区,展出的不少作品来源于面向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案例。环境设计方向的学生干奕洁为学院附近的苏家屯路设计了一项适老化活动社区体验。干奕洁观察到,动感的“节奏、节拍”其实并不专属于年轻人,在不易被注意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老年人们所爱的“节奏”,也在他们每日的例行锻炼中照常上演。干奕洁通过观察老年人的日常锻炼生活方式,为他们设计了一些发声模块,可以安装在街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健身器材上,让每一个进入公共活动空间的老人都能触发自己的专属锻炼“街奏”,希望能帮助建立老人们的运动规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并促进社交,也希望引起社区和公众对适老化设计的关注。这项研究入选了今年同济大学柏丽俞峰奖助学金公益专项项目。

工业设计方向的学生王丹,曾在逛草坪市集的时候关注到,摊位多数使用桶装水制作饮品,搬运非常不便,且只能提供常温饮品。通过调研,她发现适用于市集、露营等场景的轻量用水设备存在产品缺口,于是设计了一款移动性用水设备——AquaGo,在现场展出了全套3D打印实物和产品手册。产品从功能、造型、材料、体量等不同角度出发,兼顾移动便携性、功能丰富性和交互简洁性这三个关键特征。产品通过滤芯和水箱的可替换模块化设计,增强了普适性;同时结合户外空间条件有限等具体问题,设置了盖面翻转结构以扩大可操作空间,关注使用者“接水”和“用水”的连续动作线。考虑到使用者的成本问题,她还设计了配套租赁小程序,可以方便摊主或家庭在单次活动中使用。

本次展览以“生/成”为主题,策展人曾军认为,如今数字与信息化技术在提升效率并带来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令设计这项工作变得越来越非专属。设计教育最重要的是挖掘人的价值,面对智能时代迎面而来的巨浪,人的主体性、设计的施动力如何不被弱化和消解是同学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本次毕业设计展也是社会公众观察新一代设计师如何“生成”的窗口。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