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芯片向高密度、高集成和高算力迭代,其功率及功率密度也不断飙升。“高热密度”已成为技术发展的重大瓶颈,鉴于芯片功耗持续增加,液冷散热技术愈发受到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rt 1 AI 爆发式增长,算力时代热成“祸首”

今年2月起,中国台湾厂商AVC和双鸿股价一路飙升,端午假期前两家公司的股价均实现翻倍。对照芯片巨头英伟达近期的股价走势,我们不难发现,受到AI带来的数据量、计算量的爆发式增长影响,散热产业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也给了散热行业实现“翻身”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算力的持续增加,促进着通讯设备性能不断提高,芯片功耗和热流密度也随之攀升,产品每演进一代,功率密度便攀升30~50%。当代X86平台CPU最大功耗300~400W,业界最高芯片热流密度已超过120W/cm²。

功率密度的提升,直接制约着芯片散热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散热技术的核心要素,包括芯片本身产生多大瓦数的热、单位面积上的热流强度大小,以及热量可以在多少的距离内扩散到多大的体积上,传统的芯片散热技术越来越难以为继。对此,多位从业人士表述到,今明两年,AI行业可能会出现算力被散热“卡脖子”的情况。

“为了达到终极集成度,芯片势必朝SoC发展,模组则朝MCM发展。IC及模组功能越来越强大、功率越来越高,‘高热密度’的解热及散热,显然已成为高算力芯片技术发展的瓶颈。”

part 2 散热方案面临瓶颈,技术破局尚欠火候

液冷温控目前是解决散热压力、节能挑战的必由之路。近些年,芯片和机柜的散热开始普遍使用液冷方案,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技术路径:冷板式与浸没式。

技术路径对比:

01.冷板式液冷属于间接接触型液冷技术,通过装有冷却液的冷板与设备接触进行散热。该液冷技术发展较早,且改造成本较低,因而技术更成熟、生态更完善,目前属于液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02.浸没式液冷是较为典型的接触型液冷技术,是将发热器件浸泡在冷却液中,两者直接接触以协助器件散热。该技术可更大程度上利用液体比热容大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制冷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液体的比热容远高于气体,因此与传统的风冷散热相比,液冷可实现散热效率的极大提升,散热效果更好,但面临着解热极限的问题。

目前,水冷板等新兴的液冷散热技术在高功耗的应用场景实现了配置,但也受到成本较高、方案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距离业界理想的散热方案还有一定距离,随着下半年热设计功耗高达700W的H100芯片投入应用,行业内现有的散热技术,可能都需要进行一次“推倒重建”。

part 3 芯片“冷革命” 已至,破局之道创新为优

随着散热痛点和热管理需求愈发明显,业界资本、产业企业正不断加大对相关技术方案的投入,推动针对超高密度的芯片及模组演进出更完善的技术方案。

要提升进步升级的速度,只有通过一些创造性、颠覆性的散热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规模数量级或数倍的能力提升,才可能解决当前芯片性能散热供需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在当前产业环境下,散热技术的自主可控、自立自强也变得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NGNENGDA

畅能达芯片散热

为了探寻现阶段芯片散热模式的最优解,畅能达科研团队不断优化散热设计,研发出了一款热流密度可达150W/cm²的超薄均热板,其可以使聚集在芯片表面的热流,迅速传递至大面积冷却器件表面,促进热量的散发,保证芯片工作的可靠性。此外,该款超薄均热板还具有热阻较低、导热速率快、传热能力大、适应性良好等优点,可满足高性能芯片的散热及空间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AI芯片的天花板,或许真的取决于散热技术的发展水平。而接下来几年,散热行业势必是基于技术逻辑向上拔高,需要“创新型选手”加以推进。畅能达也将持续关注AI芯片算力与能耗的发展趋势,提出更优越的散热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