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枫林街道的李先生,最近生活中又多了一份“小确幸”:街道社区食堂实现了“一卡通”,自己和老伴出门不用再带好几张卡,便可尽享食堂便利。他还非常骄傲地告诉记者:“我问过其他街道的老伙伴了,他们都没有这个‘待遇’,咱们枫林街道是徐汇‘独一份’!”

而李先生感受到的小确幸,只是枫林街道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建设工作的一个小侧写。除了实现社区食堂“一卡通”,近日,枫林街道还发布“生活盒子”管理规范手册、推进“健康街区”建设积极拓展“1+1”结对等,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卡在手,吃遍社区五家食堂

近年来,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长者食堂实现了辖区五个片区全覆盖。天龙社区食堂、西木社区食堂、宛南社区食堂、振兴社区食堂、枫邻西餐厅五家社区食堂各有特色,开办以来,以实惠的价格、丰富的菜品获得了辖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但也有不少居民反映,五家社区食堂就餐卡不通用,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先生,他喜欢和老伴出去逛公园、博物馆,如果想在街道其他社区食堂就餐,就得一一办卡,“五家食堂就需要五张卡,出门都得带好,用的时候还得仔细辨认,太麻烦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何实现社区食堂“一卡通用”?打通五个社区食堂的收银系统是关键。对此,枫林街道积极响应居民需求和期盼,整合各供应商资源,积极打通“自家围墙”,让五家食堂的“五张卡”变成了“一张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街道的社区食堂‘一卡通’,目前在徐汇区是首创。”枫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居民“一卡在手,用餐无忧”,系统正式上线之前,进行了多次的安全检查和压力测试,上线后还通过系统对安全账户进行实时监管,实现了“一卡通”便利的同时,也守住了居民的钱袋子。

“1+1”结对,“健康枫林”一直在路上

徐汇枫林地区是国内临床医学资源和生命健康产业资源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三甲医院集聚度、两院院士密度、生命健康科创浓度都为上海之最。依托辖区内得天独厚的健康医疗资源,去年9月,枫林街道开启健康街区建设,而如何让街区的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社区居民,对他们来说则是一件“一直在路上”“追求无止境”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近日举行的“健康枫林 多元善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学习交流现场会上,“健康枫林”品牌建设“聚枫行动”成员单位再扩容,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瑞康口腔3家单位分别与枫林街道阳光之家、枫林街道未成年人工作保护站及枫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建成功结对。未来,这些结对单位将在“生活盒子”内,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及时精准地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

“老友季·新朋友——32+行动”以及枫林街道的《生活盒子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汇编》也于活动当天发布。“32+行动”将“生活盒子”优质应用场景延伸到32个居民区,以“生活盒子”为轴心,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场景,推进“生活盒子”公共服务纵向拓展;《生活盒子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汇编》内容涵盖“部门联管”“运营联管”“居民联手”“资源联通”“安全联控”等五大板块,以此来推动“生活盒子”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确保其长期、安全、健康、高效地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步,枫林街道将继续围绕‘五宜’的目标愿景,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丰富家门口‘生活盒子’,让其更优质、便捷、舒适。”枫林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持续构建网络化、无障碍、功能复合的公共服务网络,激发社区空间活力,丰富社区生活体验,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精细化、个性化配给。

王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