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重庆警方详实通报说明了关于“胖猫”事件的原委,通报中载明:谭某未实施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犯罪。而随着事情真实面貌的揭露,该事件实际上系刘某与其妹妹联系多人代写文案,并通过社交账号多次发布“胖猫”与谭某的私聊记录、转账截图等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曝光谭某相关地址、抖音账号等信息,严重影响谭某正常生活。

同样,在2022年1月24日,河北寻亲男孩刘某州在微博发长文后选择自杀。而事情的起因是他在网上发布了被生母拉黑的微信截图,被讹传为“要求买房被拒绝”,其最终受不了网络上的恶语相向,而选择以死来自证清白。

一、什么是网暴?它又会对人所造成哪些伤害?

网暴是网络暴力的简称。在学理上是指一类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且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而这一类言语、文字、图片、视频会针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事实上,网络暴力通常系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精准打击和损害。而基于部分立法漏洞,网络暴力与犯罪往往难以把握认定边界,而致使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用它冲破道德底线,以恶毒的语言攻击、侵害他人,结果往往是被侵害方遭受精神抑郁等方面的摧残,更甚者因此而失去生命。

二、网络施暴者可能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在民事方面:

如果对他人名誉权造成侵害的,要承担侵权责任。

2、在行政方面:

行为人通过网络媒体对他人以语言攻击等形式侵害他人的,其行为具有违法性,情节较轻的可能会被进行行政处罚,处罚的方式为警告、拘留等,情节较为严重的则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依据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二十条的规定,对网上骂人者,将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3、在刑事方面:

构成犯罪的,通常可能涉及诽谤罪、侮辱罪。

三、律师建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理智,有明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网络上掀起一股讨论热议时,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而不是跟着舆论导向肆意倾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当自己的权益遭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及时固定证据、积极疏导内心,并且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法条链接:

《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二十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1.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6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可以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互联网资格;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作者:胡丹丹律师

陕西韬达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