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渭清,生于一九一零年,湖南省平江县人也。土地革命时期,投身红军,参与湘鄂赣根据地之建设。红军长征后,江渭清留守根据地,坚守三年游击战争,艰难卓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江渭清加入新四军,主要活跃于华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反动派,终迎新中国之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江渭清留在江苏,任南京市委副书记等职。南京曾为国民党之首都,地位重要,解放后巩固新生政权之任务尤为艰巨。上级将江渭清派往南京,可见对其信任重用。江渭清不负众望,为稳定南京之生产生活秩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之工作。

其后,江渭清又担任江苏省委第二书记及第一书记,全面主持江苏省委日常工作。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开始,时值江渭清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七月中旬,南京酷暑难耐,毛主席不畏炎热,亲临南京,召集江苏省及南京市主要领导谈话,关注反右问题,展现对江苏工作之重视。

作为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自然成为主要询问对象。毛主席问道:“江苏省委的主要领导中,有没有右派?为什么不反?”江渭清答曰:“主席,谁还没有说几句错话呢?您老人家说的嘛,十句话有九句讲对,就打九十分;八句话讲对,就打八十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听后大为震怒,继续逼问江渭清到底反不反右派。江渭清坦然应答:“我是省委第一书记,如果有右派,我就是头,反右派可以……您先撤了我,让别人来反。”毛主席闻言,怒气渐消,笑道:“渭清啊!你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江渭清之言行如一。在反右运动中,江渭清实事求是,保护了许多干部与知识分子,使得江苏省内右派人数在全国范围内甚少。江渭清曾坦言:“在(江苏)省、市、县的主要领导中,一个右派都没有。”

无论何时,江渭清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堪为优秀干部。至一九六一年,毛主席前往杭州调查,在杭州至绍兴之专列上,召集六个大区书记及华东各省、市委第一书记,共同汇报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为听取对公共食堂之看法。

在一九六一年毛主席调查公共食堂问题时,几乎所有人都赞扬公共食堂方便,但唯独江渭清指出其诸多缺点与不便。毛主席高度重视江渭清的意见,随即指示成立调查组,深入调查公共食堂的真实情况。最终,中央通过了《农业六十条》,取消了农村的公共食堂。

一九六六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江渭清亦遭受冲击,至一九六七年初被“打倒”。然毛主席始终关心江渭清,特命人派专机将其接到北京保护。至一九七四年,江渭清重新复出,担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及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等职。

一九八二年,江渭清卸任江西职务,晚年返回南京居住,并进入中顾委,担任委员。在此期间,江渭清继续发挥老干部作用,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渭清一生忠诚于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公共食堂问题上,他敢于直言,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精神。在“十年特殊时期”中,尽管遭受冲击,他依然保持坚定信念,最终得以重返岗位,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二零零零年,江渭清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岁,其一生之奋斗与奉献,堪称革命楷模,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