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新中国的第一款制式步枪是56式半自动步枪,可能是因为这把枪服役时间最长、名声最大,在各种场合出镜率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56半是新中国的第二款制式步枪,在它之前中国的第一款制式步枪是53式栓动步骑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53式步骑枪实际上是仿制的苏联莫辛-纳甘M1891/44步骑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时,国内是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制式步枪的。在朝鲜战争时期,中国花费8000万卢布从苏联购买了足够装备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其中就有14万支步枪,主要是莫辛-纳甘30、38和44式步骑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辛-纳甘步枪是1891年开始生产的老枪,历经沙皇俄国、苏维埃俄国、苏联三朝,打过日俄战争、一战、二战,边用边改性能一直是栓动步枪里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早在1946年就已经开始装备半自动的SKS步枪。朝鲜战争从1950年打到1953年,志愿军的对手美国甚至拉跨到底的南朝鲜军都是全员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我们掏了钱,苏联老大哥却只卖给我们落后的莫辛-纳甘,甚至有的还是用过的二手货,真的是太欺负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何等神勇,用老莫照样打出超神战绩,不愧为人类轻步兵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莫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志愿军狙击英雄张桃芳在32天之内,用一把没有瞄准镜的普通莫辛-纳甘44步骑枪,发射436发子弹击毙敌军214人。在1952年5月至1953年7月,我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狙击手们用莫辛-纳甘共击毙联合国军5.2万人,这把“神枪”在中国军队中的声誉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1951年、1952年、1953年的天安门国庆大阅兵上,担纲中国军队主力步枪的都是苏制莫辛-纳甘步骑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战争打得好,苏联对中国刮目相看,到1954年苏联向中国转移了156个工业项目,帮助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就包括中国向苏联购买莫辛-纳甘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我们在1953年仿制成功,定型为1953年式7.62mm步骑枪,简称53式步骑枪,1954年开始列装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3式步骑枪全长1.02米,枪管长0.52米,右旋膛线4条,全重3.92公斤,初速820米/秒,射速10-15发/分,有效射程500米,标尺射程1000米,使用7.62X54R全威力步枪弹,弹匣容量5发,旋转后拉式枪机,3楞单功能刺刀,折叠在枪体右侧。53式骑枪与苏联莫辛-纳甘44基本一样,区别是53式的准星座比较宽,刺刀座略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3式步枪服役的时候,苏联都已经开始装备AK47突击步枪了,算上SKS半自动步枪,我们的制式步枪起步比苏联落后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53式只生产到1960年就停产了同时全部从部队退役,换装中国仿制SKS的56式半自动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3式步骑枪只在部队服役6年,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实战,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但它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此中国彻底告别万国牌步枪,完成了制式化。中国军工也完成了步枪设计、生产技术的积累,为以后的自主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3式骑步枪虽然技术落后但品质并不低,优点很突出:比如射击精度高、机构简单不容易坏,修理维护简单,结实耐用等等。从解放军退役后被大量装备给民兵使用,还大量援助友好国家,帮助他们争取民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