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乌克兰军队截至目前损失最惨重的一天。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国防部发布例行公告称,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中首次一天内打死打伤2155名乌军(不可恢复战斗能力者),创造了开战以来的“新纪录”。事实证明,自去年年中,乌军在扎波罗热和顿涅茨克地区发动大规模反攻以来,乌克兰军队平均每天损失1000至1500人的数字,正在从量变积累到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正在进行战术训练,人越打越少该怎么办?)

快速的人员消耗导致乌军基层部队的作战素养迅速下降,部队出现哗变、投降和拒绝执行命令的事件屡见不鲜。在俄乌双方的地面消耗战当中,俄军通过“零敲碎打、左突右冲、积小胜为大胜”,正逐渐实现其所谓“去军事化”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在战场上不断改善自己的战术,从“战场上学习战争”,通过大量试错和微调来不断适应当前“静态消耗战”的新挑战,而反观乌军一方,除去依靠西方武器和信息战优势之外,没有在战术上及时作出新调整、拿出新措施,致使其防御态势越来越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美国军援到位,但个别战场上乌军依旧缺乏炮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俄罗斯军队更新了他们的“地面推进战术”,特别是对分散在田野和平原树林带防线上的乌军步兵分队,俄军采用“赶羊战术”,通过从乌军阵地两侧实施包围,迫使乌军步兵分队不得不乘车,向其身后的部队集结点撤退。此时,俄军FPV无人机和炮兵会对撤退过程中的乌军车辆实施猎杀,那些躲开无人机猎杀的乌军则被压缩在村庄或城镇内,俄军随后会发射“伊斯坎德尔”M导弹、或者发动空袭对其实施精确杀伤,从而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在利普齐方向遭到沉重打击)

这种战术在近一段时间的俄军进攻中被多次应用。例如当地时间6月11日,俄军对水库防线乌曼斯克以北的诺沃塞利夫卡村发动了营级规模的突击,我们从俄罗斯军队社交媒体公布的多个视频中看到,俄军FPV无人机对正在从该村东侧田野阵地后撤的乌军实施猛烈袭击,大量乌军装甲车和全地形车被炸毁在路边。

俄军地面部队在6月9日以来,从乌军阵地的两侧实施合围,迫使乌军不得不撤离阵地退入诺沃塞利夫卡村,结果被驱赶到村庄内的乌军,刚聚拢没多久就遭到俄空天军的轰炸,乌军人员死伤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士兵)

此外,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是,乌军精锐首次在战场上出现成建制被消灭,而且无法得到及时人员补充的情况。自俄军“北方战役集群”在哈尔科夫方向开辟新战场以来,乌克兰军队已经有两支队伍彻底失去了战斗能力。其中一个是第82空突旅、另一个是第42机步旅第2机步营被彻底歼灭。

俄军自5月10日突然对哈尔科夫北部边境地区发动进攻以来,泽连斯基当局不得不调集乌军总预备队第82空突旅增援沃尔昌斯克城东的争夺战,结果经过地面战场上一个月的“残酷绞杀”,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赞许为“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第82空突旅被迫撤出沃尔昌斯克,一些幸存下来的乌军士兵被转移至哈尔科夫东南方向的楚胡伊夫镇,结果集结在城内的82旅残兵被俄军发射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尽数歼灭,至此,该旅基本被俄军全歼。

此外,乌军第42独立机步旅第2营在哈尔科夫以北利普齐方向的反攻中被成建制歼灭,剩余人员被迫撤回哈尔科夫市区。上述战例再次表明,俄罗斯军队在哈尔科夫以北有效地执行了俄军指挥层的作战计划,通过前出占领乌军要地,迫使乌军不得不勉强发动反击夺回阵地,而以逸待劳的俄军早已经准备好“火力覆盖的陷阱”,其结果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炮兵)

从最近一个多月的冲突局势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乌克兰军队的兵员补充出现了较大障碍。乌军从过去每天损失一个营的兵力,到6月10日创纪录的一天损失近一个旅的兵力,巨大的兵力损失让乌军在后方即便开足马力进行动员,也无法填补前线战场上的“巨大亏空”,那些具备一定地面机动能力的重点旅级别单位,现在已经沦为了一个个“空架子”,由于部队缺编严重,实难具备足够战斗力应对俄军进攻。

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11日的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当前乌克兰基层部队的尴尬。乌军第415独立步兵营在哈尔科夫前线被俘士兵多岑科对俄罗斯媒体表示,负责填线的乌军步兵分队在哈尔科夫附近的战斗中,曾多次遭遇俄军的“微型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无人机小组)

多岑科解释到,“乌克兰军队中负责填线的步兵分队根本得不到后方炮兵支援,所以乌军只能在战壕内等待俄军靠近后才能发动反击,结果他们组织的环形防御,反而被俄军快速穿插所包围,乌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各个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