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疑难碰撞出“护未”共识

——第一期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检法同堂培训班侧记

正午的国家检察官学院,阳光正盛,一如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他们结伴而行,一边继续讨论着刚刚检法同堂交流课上关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实务疑难问题,一边走向食堂。

日前,第一期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检法同堂培训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沙河校区举办。带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司法合力推动促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贯通,形成更好治理格局的任务,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官、检察官代表们开启了学习之旅。

聚焦当下最热未成年人保护话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加同堂培训,每位学员都多多少少抱着想要得到指点或者解决问题的想法前来。

了解到学员的需求,国家检察官学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检法同堂培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理论发展,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实务疑难问题,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与帮教等检法共同关注的话题设置课程。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江继海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不断推动少年审判工作现代化”、广东省深圳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龚江围绕“数字赋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促进社会治理”、暨南大学教授张鸿巍围绕“少年司法与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理论发展”等话题进行专题讲授。

学员们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据标准和法律政策”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两个话题开展主题研讨——探讨检法在办理涉未案件中如何统一司法理念和司法标尺;涉未案件的证据标准和法律政策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有哪些先进理念和做法;司法保护如何融入五大保护;如何有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等。

话题聚焦罪错未成年人的分级干预、矫治与帮教,有案件承办人、青少年社工、学院教师三方领衔的经验交流;有学员从法治副校长的角度讨论涉及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该如何开展的学员论坛,还有参观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现场教学及儿童心理创伤与再度伤害如何避免的案例研讨……

“宏大的理念在授课老师口中演绎成了生动的案事例和‘明断是非、守住良知’的殷切嘱托。”河南省中牟县检察院干部袁亦瑾跟记者分享了学习“旅程”,“在讨论中,检法同堂打破地域、级别的限制,探讨了涉未案件统一司法标尺、证据标准和法律政策把握等方面的差异与共识,交流了各地在未成年人观护、救助、犯罪预防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学习了具体而实用的办案技巧与审查经验。”

“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实务中引入同堂培训是回应少年司法发展需求、确立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的必然选择。”江苏省苏州市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姜彦告诉记者,本次培训有利于实现法检工作司法理念、业务等的融合,实现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治理的目标。

学员在互动交流中找寻共识

检法学员就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切磋交流,在换位思考中取长补短,在对话互动中增进共识,这是同堂培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记者注意到,本次培训认真落实最高检党组关于加强案例教学、让承办案件的检察官讲所承办的案件等要求,安排了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讲案例,并进行互动交流和研讨,设置了以“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实务疑难问题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主题的检法同堂交流课。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刘洋和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四级高级检察官金英梅分别从法官和检察官的角度,以真实的案例为切入点,为学员们讲述了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案件办理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的推定该如何认定,分析了性侵案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办理隔空猥亵案件的难点和重点,涉淫秽视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办案实践和未检、少审工作如何综合履职。

这堂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务探讨的交流课,课堂气氛热烈,学员们一个个争先恐后举手提问,两位老师也耐心答疑解惑。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姚霞课后告诉记者,此次同堂培训是检法两家一次联动的思想“盛宴”,对于进一步深化检法良性互动,凝聚办案共识,推动检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堂培训进一步凝聚了检法两家司法理念共识,有助于强化司法办案中的沟通衔接和协作配合,切实提升办案质效。”

“司法是守护青春的最后防线,也是护航成长的关键力量。”浙江省慈溪市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史梦诗认为,要不断深化与公安、检察、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让梦想向阳生长,为少年撑起法治晴空。

同堂培训更契合学员需求

为了不断改进同堂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解同堂培训是否契合学员需求,以及在10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对于加强同堂培训有着怎样的期待和建议,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有关领导在培训期间召集部分参训的法官、检察官进行座谈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对学员们的真实感受来了一次“大摸底”。

“不管是保护未成年人还是打击犯罪,公检法应该是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河北省玉田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曹国锋建议同堂培训扩大范围,将公安系统纳入其中。

“能不能挑选一些典型的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例,召开模拟法庭,让法官和检察官彼此互换身份,进一步感受对方在办案中是如何考虑问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审判员马春燕作为一名年轻的审判员,表达了她的期待,“这样不仅能够从中学习到经验丰富的审判员驾驭庭审的一些技巧,还能感受到检察官和法官在庭审控辩过程中碰撞出来的火花。”

“能不能在课程中增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讲座?”

“能不能让老师讲授的课程‘上网’,扩大培训效果,兼顾更多因业务繁忙不能到现场听课的法官和检察官?”

围绕促进统一司法尺度和同堂培训目标,学员们畅所欲言说得认真,学院有关领导记得仔细,并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培训教学的考虑与法官、检察官学员深入交流,表示“大家的需求我们都记录下来了,我们会认真吸收,并努力改进,争取把同堂培训做得更好”。

对于学员们来说,在培训中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交流,认同感产生了,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告别学院,他们也将继续携手,带着满腔热忱继续“护未之路”。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