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是小姨子张充和在沈从文的追悼会上的致辞。

这句话太适合沈从文先生了。沈从文,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人品和他的文字一样纯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沈从文)

我们来看看沈从文的文字: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屡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仿佛被一个极熟的人喊了又喊,人清醒后那个声音还在耳朵边。”

沈从文是一个对生活极其热爱,对世界感悟至深而又能用最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人,但他为何在47岁,最适合创作的年龄,就放弃写作呢?

我们从沈从文的家世和他的人生说起。

沈从文出生在军官世家。他名义上的祖父很年轻就做到了贵州提督,管理一省的军事,按理说前途无量,可是,这个祖父不满30岁就去世了,连个儿子都没留下。为了续嗣,提督夫人买了一个苗族女子,送给了提督的弟弟,让他生两个儿子,然后从中挑选一个过继给祖母,取名沈宗嗣,即传宗接嗣的意思,这就是沈从文的父亲。

沈宗嗣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一直有当将军的强烈愿望。作为军人世家,沈宗嗣参军之后,提升的也挺快。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沈宗嗣作为裨将也参加了大沽口炮台的战斗。虽然清军兵败了,大沽口失守,沈宗嗣深受重伤,但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回到了家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沈宗嗣带领当地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响应武昌起义。当时,父亲把他的兄弟姐妹都送到乡下避难,9岁的沈从文却执意要留下来看打仗。结果父亲领导的起义失败了,沈从文看着父亲垂头丧气的说:“我们杀败了!全军人马覆灭,死了上千人。”这段往事,在《从文自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1912 年初,沈宗嗣再次发动起义,这次成功了,沈宗嗣被推选为当地临时的掌权人。沈宗嗣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却在竞选湖南省议员的时候落选了。他非常生气,愤而出走北京。1915 年,一心想干大事的沈宗嗣密谋刺杀袁世凯,被密探侦知,不得不逃亡关外,直到1919 年才返回家乡。回乡后,沈宗嗣在当地部队担任上校军医等职,终于消停了下来,直到1931 年病逝。

有这样一个父亲,沈从文小时候的性格是很活跳的。子承父业,沈从文14岁就参军了。但是,沈从文思维活跃,身体却很瘦弱,显然,当兵并不适合他。

五年的军旅生涯之后,1922年,19岁的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想上大学,可自己仅读过小学,只好在北京大学旁听。

沈从文又报考燕京大学,结果又没被录取。但是就在旁听的同时,他发表了《鸭子》,《蜜桔》等一系列作品,文化才华渐渐展露。徐志摩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还读什么书,直接去教书吧。”

徐志摩把沈从文推荐给了胡适。胡适当时任海吴淞中国公学校长,聘请沈从文为现代文学讲师。在这里,沈从文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

沈从文对张兆和穷追猛打,写出了不少堪称经典情书。我读《湘行散记》的时候,都会被沈从文的文字所感染。这是怎样的才华,才能把情书写成绝美的散文游记。

沈从文向张家求婚的故事更有意思。沈从文请张允和帮忙撮合,向家里提亲,沈从文在信里这么说:“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不久以后,沈从文收到电报回复:“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结婚后不久,沈从文完成了自己的巅峰之作——《边城》。这部作品,我们只能膜拜,把最简单的生活写成诗画般的意境。这时候,沈从文才32岁。

但是,沈从文为什么后来会放弃写作,转为考古研究呢?真的是他江郎才尽了吗?

1949年,是沈从文人生的分界点。这一年,他没有选择南下,而是留在了北平。

沈从文说过:“楚人的血液给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

郭沫若对沈从文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说他是“粉红色作家”,充满着“落伍意识”。沈从文诚惶诚恐,用刀片割自己动脉和喉咙,还喝下煤油,想了结自己,结果却被抢救了过来。

接着又有一件事情对沈从文打击很大,他的弟弟沈岳荃被当成了反革命枪毙。其实,沈岳荃黄埔四期毕业,在抗战中立下不少战功,官至中将。内战爆发后,沈岳荃直接卸甲归田回到了凤凰,没有参加内战,而且,沈岳荃还几次劝说龙云起义。但是,他在镇反的时候还是被枪决了。

1983年,沈岳荃被平反,列为“起义人士”。

经过这两件事情,沈从文主动要求调到了历史博物馆工作,醉心于服饰研究,小心翼翼活着。

工资定级时,他主动要求降低工资。

周扬想让他当北京作协主席,他说自己“上不得台面”。

历史博物馆给沈从文发奖金,他将全部奖金退回。

总之,他只是想安静,低调活着。

也许在他的内心里,依然有一幅美丽的图画,那就湘西。

1987年、1988年,沈从文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988年5月10日下午,沈从文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敬请关注,谢谢支持

另,简老师暑假写作训练班欢迎您,咨询请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