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重关联多种疾病,要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

3.膳食要清淡,要少盐、少油、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4.提倡每天食用奶类、大豆类及其制品,适量食用坚果。

5.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6.珍惜食物不浪费,提倡公筷分餐讲卫生。

7.注意饮水卫生,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8.科学健身,贵在坚持。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2~3次抗阻训练。

9.不吸烟(含电子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多种疾病。电子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10.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时可寻求专业戒烟服务。

11.少饮酒,不酗酒。

12.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13.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焦虑症和抑郁症。

14.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应及时就医。

15.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

16.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使用消毒产品,积极预防传染病。

17.保护口腔健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18.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19.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20.遵医嘱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易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21.拒绝毒品。

22.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禽畜粪便。

23.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分心驾驶、不疲劳驾驶;儿童使用安全座椅,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24.加强看护和教育,预防儿童溺水,科学救助溺水人员。

25.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26.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适龄生育,孕期遵医嘱规范接受产前检查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住院分娩。

27.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28.青少年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每天应坚持户外运动2小时以上,应较好掌握1项以上的运动技能,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来源 | 国家卫生健康委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就诊服务

首都儿科研究所融媒体矩阵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