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苏州河畔,我们可以看到清粼粼的河面上不时有鸟儿掠波飞翔,但若将时间拉回上世纪末,彼时的苏州河可谓大相径庭,“黑、臭”是这条河流的真实写照,而为了恢复苏州河的清澈,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高廷耀教授赴欧洲引进人才,徐祖信怀抱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进入同济大学,投身于我国环境保护科研事业,渐渐明晰了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学科交互发展的新方向,最终帮助苏州河恢复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此后她也坚持奔走在环境治理的道路上,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祖信女士不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亦是同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的教授。据悉,同济这一学院是最早以环境学院建制成立的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培育了一大批环境和市政领域的领军人才。今天,小编便来为大家着重介绍下在该学院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榜单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而环境工程则于2017年获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并于2019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该专业还有许多的“头衔加持”,如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等等,无一不彰显着该专业的强劲实力与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不胜枚举的称号,同济大学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用心程度也十分引人注目,同济大学将环境工程专业定位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能设计污染控制工程,研发环境工程领域的新领域、新工艺、新设备等,以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复杂环境问题,也就是说,该校所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是顶尖的、具有开创性的创新型人才,而为了这一目标,同济大学在强师重教、校企联动、学科交叉方面下足了功夫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流师资,目前在职教职工204人,杰青、“四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就有近30人,然而高校对于师资的建设从未止步,针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校规定教师需定期展开讲课竞赛并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同时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保证师资一直在不断精进的路上快速行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该专业还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日常教学,还会为学生提供驻厂实习与科研创新的机会,并且针对于学科交叉的特殊性,该专业学生的课程相互开放,各专业之间的老师是流动的,而研究生的部分课程也同样对本科生开放,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完美符合交叉学科的“调性”,为学生的科研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有雄厚师资坐镇的同时,又有学校的不断推进与帮助,该专业学生潜力无限,如果屏幕前的你也同样热爱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守,不妨来同济大学,在最顶尖的团队帮助下完成人生的腾飞,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