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德国明星电动汽车公司——Next.e.GO Mobile(下称“e.GO”)宣布正式停止业务运营。至此,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显示,e.GO成立于2015年,与国内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其曾被视为德国汽车工业4.0的典范,身为创始人的Günther Schuh(冈瑟·舒)教授也被视为德国电动汽车的先驱人物。

Günther Schuh(冈瑟·舒)不仅是e.GO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机械构造及生产工程实验室(WZL)教授和董事总经理。2010年,Günther Schuh(冈瑟·舒)联合德国顶尖大学研发团队,创立了第一家造车公司——Street Scooter,最初只是亚琛工业大学的一个私人组织研究项目,后来发展成为亚琛工大的一个独立公司,这家公司主要设计并生产用于城市物流配送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德国制造”电动汽车的成功典范,最终在2014年被德国邮政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在出售StreetScooter后不久,Günther Schuh(冈瑟·舒)又成立了新电动汽车公司e.Go Mobile AG,主要生产实惠、小型、零排放的智能互联的城市型电动汽车。2017年,首款车型e.Go Life在德国汉诺威CeBIT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上亮相,这款电动车的亮点在于不需要依靠充电桩,标准插座即可实现充电。据了解,60kW版本车型可实现145km的续航,高配售价19900欧元,到两万欧元的价格让e.Go在小型电动车市场中很有竞争力,何况这一售价中还未包含政府补贴及其他交叉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e.Go被视为德国电动汽车的典范,成立之初就得到德国政府的政策扶持。无论是从公司领导层还是发展进程来看,e.GO都是潜力无限的,其首款电动汽车上市后十分火爆,再加上公司对于产品的市场定位也非常准确,毕竟在欧洲这个微型汽车占主流的重要市场,推出一款平价微型电动车取得市场成功的机率要大很多,尤其是在有可靠的技术背景和大公司的加持下。

2019日内瓦车展上,大众汽车宣布,MEB平台首个外部合作伙伴正式确认为e.GO。2020年,e.GO也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发展,与一家中国制造商合作,并期望建立生产工厂,但最终因疫情搁置。也就是在这一年,e.GO开始出现融资危机,资金链断裂,但最终得到荷兰私募股权公司ND Industrial的救助,最终成为其大股东,开始新建工厂恢复生产并进行多轮融资。除此之外,e.GO还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筹集更多的资金。

2023年10月,e.GO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Athena Consumer Acquisition合并并在纳斯达克上市,IPO前公司称估值达到约9亿美元,然而上市当天最高市值仅为1.3亿美元。无奈的是,e.GO上市交易成为了最后的荣光,此后其股价持续下滑,并长期低于1美元上市关口,最终于2024年4月被终止上市交易资格,从纳斯达克交易所剔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破产的原因,e.GO在官网上如是说道:“由于电动汽车行业的不利发展叠加资本市场动荡,公司缺乏继续融资的能力,最近行业其他参与者的处境又加剧了这种局面。”据了解,e.GO一直存在严重的现金流危机,截至2023年6月30日,营业收入仅25.6万欧元,但净亏损达2422万欧元。

e.GO的倒下并非个例,例如美国明星造车公司Fisker于今年5月宣布启动破产程序。事实证明,当前的市场已经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是初创公司,就连一些世界级别的巨头也是如此,例如特斯拉。

2024年,汽车行业整体库存压力加大,新一轮“价格战”掀起,整个行业陷入“内卷”的状态,不仅卷价格、卷配置、卷流量,甚至卷老板。如今市场环境变化,大家都承认了“内卷”的合理性,以前是拼先发优势、资本优势,但下半场得依靠产业链体系、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及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