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是一座威震海疆的英雄之城。她得名于《重请威海卫印记》“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甲午战争抵御外侮,她是防海的健将;抗日战争英魂埋骨,她的子民用血肉之躯保佑山河无恙;现如今,街衢纵横万家灯火,千里海疆奏响爱国之歌,串联起威海独特的爱国记忆,让爱国基因深深印刻在英雄儿女砥砺深耕的泥土里、履践致远的步伐中。

(一)根植历史,沧桑与底蕴在这里沉淀

“不沉战舰”铭刻深深的甲午印记

从世昌大道出发,乘船上刘公岛,走进海军公所、北洋水师学堂、甲午战争陈列馆,登上定远舰,凝视伫立在海边的北洋海军将士,令人不禁遥想,当年他们绝望殉国时,可曾想到今日家国的模样?“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在威海,感受甲午之痛和艰难重生,感受吾国走今日之道路之必然。

这里的“西洋”建筑,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这里的人,气节铮铮;这一座城,固若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石山十勇士”奏响红色壮歌

在1942年的一场突围战中,马石山上的勇士们视死如归,“四进三出”敌人包围圈,一次次营救被困群众,直至弹尽粮绝,全部英勇就义。“救不出被困群众,我们算什么八路军?”他们以血肉之躯安天下,护万里河山,救一方百姓于水火,深刻诠释了党和人民军队“为民牺牲、人民至上”的信仰信念。2015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马石山十勇士”荣誉旗猎猎飘扬,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祖国从未忘记自己的英雄儿女,人民也从未忘记舍身为民的民族英雄。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座城浸透着英雄的血泪,这座城也因英雄而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奋进新征程,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激荡

“威海制造”耀我国威

对每个威海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更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碳纤维材料美日40年的垄断在这里被打破,心脏支架技术在这里被攻克,威高集团、金猴集团、迪尚集团、三角轮胎等威海企业踔厉奋斗,耀我国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谱写了发展与突破的奋斗凯歌。时代在变,但威海人民爱国的情感、为国奉献的传统始终未变。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将自身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是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爱国也并不抽象,它不仅体现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奋不顾身,也体现在我们拼搏奋斗的每一滴汗水中,体现在勇毅前行的每一个脚步里。在田间地头,农民热火朝天分享丰收的喜悦;刘公岛上,巡逻士兵为党和人民守好边、固好防;在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倾情奉献……爱国的力量蕴藏在这片热土,映照着胶东儿女凯歌而行的奋进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激扬团结奋进的主旋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去年以来,威海围绕“警钟长鸣、发愤图强”主题,精心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突出铸魂育人、教育培训、游学研学、纪念警示功能,构建起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研学游学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让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片热土牢牢扎根。

“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每年的五月,是威海的爱国主义教育月。今年威海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推出“民族复兴”爱国主义教育、“千里海疆”国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党性教育、“军民鱼水深情”爱国爱军教育等 8 类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采取“爱国教育+研学游学”模式,面向党员、学生、游客开设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大环境”,并遴选近百名具有丰富基层宣讲经验的宣讲员,组建起“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讲述属于威海的爱国故事,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展示城市形象紧密结合,有效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城,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愈发厚重,饱受苦难的打磨而愈显平和;这座城里的人们,不忘来时路,抖擞精神再出发,将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归于务实的报国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高歌前行。

“警钟长鸣,发愤图强”,历史的回响、现实的强音、未来的召唤在这条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上交相呼应,激发了英雄儿女“一刻也不能分割”的爱国主义共鸣,我们相信这份共鸣将转化为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带领我们继续前行。

来源:威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