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王中平

编辑/翀子 图片/稿定设计

文章源于书籍《认识平衡》

亲子关系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心平健康学如何看待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又给出怎样的建议?一起来看看吧!本期我们来连载本书的第十九章,感兴趣本书的其他章节内容,可拉至文章末尾阅读。另外,【本周五就要开课了,点击链接了解更多详情吧~

怎样教育子女

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天天盼孩子好好学习,或天天打,为孩子不学习着急,想方法请家教,是不是孩子学习就一定能好呢?不一定。孩子会用不学习或用学习不好来平衡。

有的家长本身对孩子吃东西存了信号,非让孩子多吃,结果孩子一吃饭就又哭又闹。小孩吃东西,你越盼着他吃,他越不吃。为什么不吃?

你在商店买食物的时候,你的信号就存满了,孩子就用不吃或者少吃来平衡,因为你给孩子买东西时的心情太过了。理解心情太过对孩子的反作用,就需要调整心情。家长希望孩子多学多接受知识,这个劲头过了,也是一样。

教给孩子知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他扩充容量,哪怕没知识也能活得轻松。不是当了总统就好,就轻松,那需要容量。

在教育孩子时,讲一些理论,教他理解世界,理解社会。在各种环境下,包括残酷的环境,教他学会适应,就能够活得轻松,获得成功。 如果只有知识,没有容量,经不起挫折,一点点事也能给气死,总认为自己那点知识就是真理,固执己见,这就等于被知识淹没了。

其实孩子遇上挫折,遇上灾难,对孩子也是一个增加想开度和扩容的机会。在给孩子治病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孩子是因为太听家长的话,老压抑自己,最后爆发。跟家长对着干的孩子,被打一顿无所谓,不往心里去的,有时反而不容易得病。

自己要强,脑子聪明,又听家长的话,等家长欲望一来(盼望孩子上大学、出国……),给孩子增加压力,孩子反而在关键时刻就得病,这也是对家长亢奋心理的平衡。

70年代我有个邻居,家里经济很困难,孩子考了100分,回来以后高兴地告诉家长,家长说今晚别吃饭了,就吃那100分吧。为了省电,早早关灯,不让孩子学习,孩子每天晚上到路灯底下去看书。家长很坦然,并没有为孩子学好激动,同时也把孩子自己因学习好而高兴的劲压了下来,这个孩子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

孩子学习好,家长高兴、激动,是在所难免的,但过分的欢喜则是“喜伤心”。其实你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平衡你的亢奋心,是你的需要,让你少得很多病,这一面你知道吗?

小孩用他的定力,使家里少出灾,潜移默化地在维持着家庭的平衡。孩子学习得平静,你这里也平静,起的是正作用。你对孩子学习好有欲望,孩子真有了知识,倒霉的程度比没知识可能还要大。在学校无论学习多好,走向社会也会活得很累。

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劲头卸下来,孩子反倒容易学进去。孩子学不进去,不是不想学,拿起书来脑子就大,那种感觉特别强烈,就是家长那劲头的反作用力。

家长心越静越平,孩子那儿越正常。孩子考得好,告诉你,你一激动,等于给他制造了一个反作用力。有家长问“我孩子为什么小学学得那样好,现在学习不好了?”孩子学习好,你心里免不了激动高兴,这个亢奋心情就会导致孩子学习不好来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拼搏不等于亢奋

有本书叫《状元与乞丐》,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有人给两个孩子算命,说一个是状元命,一个是乞丐命。家长从小特别喜欢、特别照顾状元命的孩子,从小把他当状元一样伺候他,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干,也不爱学习。而那个乞丐命的孩子,从小爱劳动又刻苦学习,拼搏奋斗。

最后乞丐命的孩子考中状元了,而那状元命的孩子变成了乞丐。因为他状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过后该当乞丐了。你存完了信号不就是乞丐的命吗?那个原来是乞丐命的孩子,吃苦奋斗是消信号的过程,信号消到了一定程度,自然状元命就出来了。

有人问拼搏等不等于亢奋,还是拿孩子的事来说。我叫孩子好好学习,本身亢奋吗?但你为孩子的学习存在着急的心理,即使想得不重,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影响。怕孩子学习不好,你提着心想,凑合得60分就行,结果连60分也不一定得不了。

孩子能不能得一百分呢?能得。叫孩子努力学习,这本身不算是亢奋。亢奋是一种状态,同盼望的事情大小无关。用平静的心,去平静地奋斗,这就是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有时好心和强加很难区分,这一点在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上体现较多。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是强加的,当孩子与家长对立时,家长气得再也不管孩子了,现象上可能什么都没管,但心里可能有很多东西在较劲,仍然是在强加,这时就变成反作用了。

家长对孩子不管不正常,不过家长管孩子只应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而不是强加给孩子什么,你强加的劲大了,就算你指的路对,孩子也听不进去,反而产生抵触心理。

物以稀为贵。举例来说,过去那年代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技术工人多;现在老一代技工都退休了,而现在的年轻人学车、钳技术的人又少,都去学高科技,技术工人反倒珍贵。考不上大学,学一个技术工种也很好。

你看孩子是什么材料,就向那方面培养,别跟孩子较劲。家长非要把门框当房梁,把门框也弄坏了,你还达不到目的。但人要能正视这种现实,特别不容易,人累就累在定位与实际不符合。

家长在某一点上要求越严格,孩子叛逆心越强。你给孩子定的目标越大,结果越使你伤心。你坦然地为他付出,得不到还坦然,能保持这种状态,相反孩子容易达到目标。如果你想开了,对孩子是解脱,对你的身体也有好处。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于若道平台,欢迎转发,反对抄袭。

观看更多心平健康学公开课内容

关于更多心平健康学经过实践而发生转化改变的故事,你可以点击这些链接了解: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与心平健康学理论相关的文章,下列文章供你选择:

心平健康学内部学习资料《认识平衡》连载如下(未完):

第五章上

第五章下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章(下

第十一章(下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下

第十四章(上):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心平健康学:身心平衡的疗愈实践

从小到大,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必然经历各种各样让我们内心不能平静的事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经历了各种情绪起伏,并在各种固有的、自知或不自知的情绪模式和偏颇的信念模式中。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内在因素都会导致我们的身心失衡,最终反映在我们的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中。而现代西方的身心健康研究也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身体,就是我们心灵的显示器。身体的疾病,不仅是因为内心的失衡而产生,也可以通过内心的调整而治愈。

而心平健康学正是建立在中医的“内因致病”为理论基础,通过特定的方法,找到内因,调整内因以达到治愈疾病、身心的平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我疗愈、疗愈他人的方法。

对心平健康学课程感兴趣?

点击下图查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