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气火灾的原因

1、线路短路

导线选择不当、安装不当、绝缘老化破损,如截面选择过小、绝缘等级过低、导线间距不够、导线穿墙未使用磁管保护、年久失修等都可能造成线路短路。

2、线路过负荷

线路过负荷造成线路过热,使绝缘损坏、燃烧,造成火灾。

3、接触不良

导线连接或接线柱压接不牢固,在连接处形成大的接触电阻,产生过热现象或者在接触处发生打火,造成绝缘燃烧,形成火灾事故。

4、电动机故障

电动机长期过负荷、相间短路、匝间短路、缺相运行、单相接地、扫膛等故障,都可能使电动机绕组过热,将绝缘烧焦。

5、变压器故障

变压器油老化变质引起绝缘击穿,在油中发生火花和电弧;变压器内部发生故障,如铁芯绝缘损坏、接触电阻过大、套管破裂、绕组接地、短路等都可能引起变压器油着火。

6、配电盘故障

配电盘上的电器容量过小或接头接触不良,都可能引起过热,烧坏绝缘或产生火花。导线排列凌乱,布线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引起接地或短路。

7、电器使用不当

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电器不注意,如电炉子、电烙铁、电熨斗等,用后忘记断电,时间长了会造成火灾。照明安装、选择不当或用电取暖等,都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8、静电放电火花

静电积累产生高电压,击穿周围空气放电产生火花,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这种放电现象会造成严重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电气火灾的预防

1、排除易燃易爆物质

1)防止易燃易爆物质泄漏

对存有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阀门加强密封,杜绝跑、冒、滴、漏。

2)打扫卫生,保持通风

打扫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清除爆炸性混合物,把易燃易爆气体、蒸汽、粉尘和纤维的浓度降到爆炸浓度以下。

2、排除电气着火源

1)规范安装电气线路

(1)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所有电气线路及有剧烈振动的设备接线,均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2)线路导线截面应满足要求,1区和10区所有线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导线;2区动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或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铝芯导线;2区照明和11区所有线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或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铝芯导线。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中间无接头的橡皮软线。

(4)所有工作零线应与相线具有同等的绝缘强度,并处在同一护套或管子中。

(5)所有绝缘导线或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电网额定电压,且不得低于500V。

(6)绝缘导线严禁明敷,均应穿钢管敷设;电缆明敷时应采用铠装电缆。

2)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根据危险场所的级别,合理选用电气设备类型,特别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尽量不用或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3)规范安装电气设备

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安装时应严格密封,连接可靠,防止局部放电,防止局部过热。

4)保持电气设备与危险场所的安全距离

(1)为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各类开关、插座、熔断器、电热器、照明灯、电焊设备、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尽量避开易燃物质。

(2)变配电装置与爆炸危险场所之间应保持防火距离,必要时应加装防火隔墙。

(3)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所不应设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4)10kV及以下的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当线路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接近时,其间水平距离一般不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

5)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加强设备运行管理,防止设备过热、过载,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试验,防止机械损伤和绝缘破坏造成设备短路。

6)电气设备可靠接地或接零

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以保证电气设备发生碰壳接地短路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7)合理应用保护装置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配备比较完善的保护、检测和报警装置。

3、防止和消除静电火花

1)控制静电产生

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控制静电的产生。

2)采取防静电接地

通过接地装置将静电荷泄入大地。

3)采取静电屏蔽接地

用金属丝或金属网在绝缘体上缠绕若干圈后通过高阻接地,对绝缘体进行屏蔽,防止绝缘体静电放电。

4)采用抗静电添加剂

抗静电添加剂是具有良好吸湿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化学药剂,在易起静电的材料中,加入极微量的抗静电添加剂,就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静电泄放能力,消除产生静电的危险。

5)采用静电中和器

静电中和器是借助电子和离子来中和物体上静电荷的设备。

6)提高空气湿度

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绝缘体表面将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使其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的泄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