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鼠的面目从未可爱过,从中国《诗经》中的硕鼠,到查士丁尼瘟疫的爆发,鼠都代表着奸诈、险恶、贪婪。

即使是在中国人的十二生肖里,鼠也是智慧和狡诈的双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直到儿童影视剧中出现了卡通鼠的形象,才彻底得以扭转。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通和“卡哇伊”有异曲同工的含义,是可爱的代名词。

所以,当鼠类出现在动画片里时,自然会带上可爱的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鼠在银幕上的形象丰富多样,既有将老鼠作为坚强不屈、短小精致、颇具灵性、可爱生动的形象彰显,也有将老鼠作为“偷窃、狡猾、贪婪、瘟疫传播者,以致人人喊打”的反派形象描述,以进行角色的刻画与呈现、主题作品的渲染与故事的阐述。

19世纪上半叶,动画在英国发源。作为一种汇集漫画、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门类的综合艺术,因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受儿童和家长的追捧,成为儿童影视剧中的“奇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诞生,也为鼠类登上荧幕提供了舞台。在西方,各类动画片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最广。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蜚声影坛。

1924年,美国迪士尼出品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鼠类第一次登上西方的儿童影视剧屏幕,成为一代人眼中的经典。剧中的米老鼠,一反人们憎恶的模样,以其可爱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很快就征服了亿万儿童,并由此引领了迪士尼动画片数十年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卡通鼠登上捷克斯洛伐克的儿童影视剧屏幕,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以其写实中的幽默风格,夸张中的抒情基调,再一次塑造出了鼠的可爱,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经典,风靡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东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面世。

相隔20年后,动画片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横扫东南亚和日本,达到巅峰,进入了萌芽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儿童电影动画片在中国有了专门的舞台。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陆上,带有鲜明“鼠”形象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国风的动画片一度大放异彩,引起了世界关注。

1983年,儿童剪纸电影《老鼠嫁女》公映。这是老鼠以卡通形象第一次登上儿童影视剧舞台,剧中的老鼠虽然一反中国人心中狡诈的形象,变得愚蠢起来,最后将自己送到猫的嘴里,但还是沿袭了国人对老鼠憎恨的感情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卡通鼠为题材的儿童动画片中,代表东方的中国卡通鼠的发源比西方晚了近六十年。而且,也始终没有达到西方的巅峰时刻,但却给后来人塑造卡通鼠的形象,打开了一道大门。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民族精神都是一个国家得以独立发展的思想根基所在。民族精神孕育、传承与繁荣于民族的发展征程,对国家起到了精神支撑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为例,从最初立国的独立精神,到拓荒开垦的“牛仔精神”,至南北战争的统一精神,再到移民融合的发展精神,都是美国人民的坚韧、顽强、进取、节制、自由的民族精神展现。

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这个历史极短的国家将人民完全凝聚起来,充满了自信、自豪和战斗力,并一跃成为全世界的霸主。这也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实行文化渗透战略的精神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方,中华民族以其五千多年的辉煌文明,历经除旧革新、家园重建,孕育了具有民族气节的中华民族精神,并涌现出屈原、文天祥、岳飞、于谦、杨靖宇等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正是因为这些民族精神的存在,让以汉族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战火纷飞中一次次站了起来,休养生息,重新焕发无尽的生命力,并最终形成新时代“团结统一,和平共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这也是中国梦的精神依托。

民族精神对儿童影视剧的创作至关重要,儿童影视剧同样也展示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两者相辅相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世界的儿童影视剧中,以卡通鼠为角色的动画片同样隐含了大量的民族精神,为角色的塑造成功注入了灵魂。反映在动画片中,就是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价值观的弘扬。在迪士尼风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创作者通过选题角度、问题表达、审美意识,让“大脑袋、大耳朵、梨形身材”的米老鼠备受观众喜爱。

在对米老鼠的造型上,我们不仅看到极具美利坚特色的外形,还看到一个乐观活泼、文明礼貌,却不守规矩、懒散贪玩,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的小老鼠造型。《唐老鸭和米老鼠》创作于192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的美国,对内,个人主义成为民族精神新的支柱,就连竞选总统也推行个人主义。对外,美国的资本输出政策使纽约一举变为世界的金融中心,霸权主义开始抬头。

这一点,表现在米老鼠的造型上,赋予了角色充满正义感、崇尚力量,常常打抱不平的性格,也是后来美国影视剧中的英雄主义和现实中的世界宪警意识的萌芽。

美国国内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则表现为米老鼠“爱创新”的奇思妙想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乐观活泼、文明礼貌,不守规矩、懒散贪玩”更是那个时代美国人的普遍形象,所有这一切,都在角色造型中有所体现。而那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唐老鸭,则象征着美国表面繁荣,却因贫富差距、经济失调面临的大萧条时代即将来临。

民族精神在角色造型中的隐含和体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儿童影视剧中对卡通角色的造型和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在地球上生存上亿年的晡乳动物,自然界中的鼠类登记在册的有500余种。他们分布在全球的各个角落。

而和人类接触较多的,主要是家鼠、田鼠、冠鼠、仓鼠、竹鼠等。其中,家鼠是和人类接触最为亲密的有害动物,俗称老鼠、耗子。站在说文解字的角度,就能看到人们人类对鼠类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鼠,上下结构,偏旁为“臼”。

臼,舂米的器具,可用石头反复击打。

也就是说,鼠,可人人击打而灭之。

《诗经国风魏风》中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正是表达对家鼠和田鼠的憎恶感情。这种感情也延续到了早期的影视创作中,但凡鼠类进入荧幕,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而且均为“群众演员”,很难成为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迪士尼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出现,才让鼠类以卡通的形象“咸鱼翻身”,并成为儿童影视剧,尤其是动画片的宠儿,经久不衰。

在自然界中的鼠,有500多种,但真正进入儿童影视剧中的卡通鼠,却种类不多。动画片中,从科目分,有鼹鼠、家鼠、田鼠、飞鼠、小白鼠、豚鼠等;从银幕上呈现的风格分,有剪纸鼠、水墨画鼠、木偶鼠、三维鼠、特效鼠等;从角色演绎分,有婚嫁鼠、正义鼠、杂技鼠、知识鼠、料理鼠、文艺鼠、宠物鼠、特工鼠、浪漫鼠、精灵鼠等。

可以看出,儿童影视剧中的老鼠主要是以正面的的形象示人,尤其是卡通鼠,几乎承载了了人类对鼠类的所有美好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广为人知的鼠类明星中,中国的动画片,除了《老鼠新娘》《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奇遇记》中的老鼠,是以家鼠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

其余无论中外,都承袭了西方以欧美为代表的卡通鼠正面形象,它们聪慧正直、勇敢善良、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浪漫神秘,为鼠类立起了形象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中国的动画片中,《舒塔和贝克》中的家鼠舒塔和贝克,即使背上“小偷”的冤屈”,也要驾驶飞机和坦克保卫人类;而在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中,主角蓝皮鼠擅长杂技,诙谐可爱;在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知识鼠淘气博学多闻,充当着军事的角色。

而西方欧美的老鼠明星中,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滑稽幽默,令人捧腹;动画片《料理鼠王》中的卡通鼠皮克斯厨艺傍身,化为烹饪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家鼠杰瑞聪明机智,温暖善良。

动画片《飞鼠洛基冒险记》中,飞鼠洛基勇敢坚强,喜爱探险;真人动画电影《精灵鼠小弟》中,小白鼠斯图亚努力拼搏,拥有着正确的家庭观特,温暖人心。

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小鼹鼠的自由灵动,鼹鼠一家的互亲互爱,充满了快乐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