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不仅仅是为了讨观众的喜欢使观众愉悦,而是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的传播。观看电视节目也是观众的一种诉求表现,电视生产内容则主要体现在个人与集体的诉求表达。

美国文化的核心是个体主义,以个体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崇尚个体自由,自我奋斗,追求自我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文化特征在美国电视剧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在家庭剧与情景喜剧两种类型当中。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中国和西方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中国电视剧其主要以家庭为主,注重个体在家庭的付出与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与之相反的是美国电视剧,强调更多的是如何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权力。在西方国家中,长篇的叙事小说往往是以家庭为主题,在西方家庭小说以及以家庭为主题的电视剧中,包含家庭本身和家庭周围的故事框架。

无论是封闭式的家庭结构还是开放式的家庭结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将叙事的焦点放在许多人物和在宏大背景下的个体命运上。

如反映黑手党题材的家族电视连续剧《黑道家族》,全剧一共播出六季共86集,以写实镜头呈现黑手党的家族生活,赢得诸多喝彩,甚至开创了一种文化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该剧中主人公托尼始终是剧本的线索,而该剧中的所展现的黑帮家族的成与败并不是观众的关注的重点,观众只在意托尼这个体自己的人物命运。

这种情况是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个体理念导致的,家庭成员的任何一员没有为其他家庭成员服务一生的义务与责任,更没有责任为家族利益而选择放弃个体利益。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独特的文化特征之一,美国本土创作的超级英雄带有美国社会的审美特征和文化表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超级英雄基本都是正义的化身,保护市民人身安全,同恶势力做斗争。20世纪40年代开始,这类电视剧就出现在美国电视上,现代的代表作主要有:《神盾局特工》《超胆侠》《惩罚者》《绿箭侠》《闪电侠》等等。

对比于美国的超级英雄,我国电视剧多是塑造抗战时期为国家奉献的个体及集体英雄形象。超级英雄塑造的生产内容定位不符合我国的家国情怀定位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家庭剧的线索不会仅仅围绕着一个人,而是将线索放在多个人物身上,以一个完整的人物体系作为叙事线索,形成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中国社会的传统家国理念。

西方认为企业是社会的构成,而对于我国来说,家才是社会的组合。在《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古代有志之士的生存理念,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多数中国人普遍的家庭观念,将“家天下”和“家本位”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的利益出发,将个人与家庭绑在一起,荣辱与共。

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家族观念,导致家庭成员喜欢依附于家庭,也是导致现今社会啃老一族出现的根本原因。

家庭荣耀作为个体斗争的动力和目的,是中国人民的普遍心理。苏明哲作为《都挺好》的主人翁,就是典型的“中国式”长子,以长子的身份干涉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生活,一心愚孝却不断在伤害自己的小家庭,苏明哲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但血液里依然保留着较重的中国传统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子苏明成,典型的依附家庭生活,苏母去世之后,生活频频遭受危机。苏明玉,苏家三女儿迫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苏母心中毫无地位可言。

因小事被二哥暴打后,最后选择和解,频繁的为家庭付出,却又得不到该有的回报。苏大强苏父,苏母去世之后,开始对子女无条件的索取,认为子女就应该满足他的无理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时代剧《当家的女人》《正阳门下的小女人》《大宅门》等都是以某一家庭为主线,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人或是家族中的少数人,扛起振兴家族的重任,最后家庭中的成员和和睦睦,家族繁荣的完美结局。

这种与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国人的家园意识,中国社会的家园同构性与中国家庭电视剧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来说美国电视剧则用更多的笔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侧重对家庭中人物的个性塑造。

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与民族差异是电视剧生产内容中个体与集体诉求差异的主要原因,美国电视剧中的个体欲望与超级英雄对我国电视剧制作来说是不可取的。

国产电视剧以IP加流量明星为中心的影视剧制作,近年来,大IP+流量明星的剧作开始流行,《小女花不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作品,都借着大IP的东风,邀请流量“小鲜肉”、“小花”进行影视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模式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导致各大影视制作公司竞相涌入“大IP+流量明星”的市场。因中国市场模式化运作不是很清晰,在竞争方式上喜欢模仿。

当以《花千骨》《古剑奇谭》等一批大IP古装玄幻剧大热时,一大波IP剧作开始蠢蠢欲动,所以有了后来的《择天记》《青云志》《斗破苍穹》等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口碑较差,豆瓣评分一降再降,赚钱资金之外,本身并无多大的作用。演员过于夸张和程序化的表演、替身、抠图等问题严重拉低了电视剧的质量。本身这种剧作模式并没有多大问题,毕竟一切向利益看齐,这点是无可厚非的。

从这个方面来讲,大IP剧改编代表了电视剧制作的一个趋势。但问题主要出在影视制作方,影视公司为筹拍影视作品已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本,为更快收回成本,于是取巧采用流量明星带来的粉丝效应赢得更高的收视,从而收到更高的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流量明星的原因就在于“流量”二字,不管名人明星有没有演技,只要他粉丝基础稳固,不缺话题度,一部剧不怕剧情烂,演员演技不好,最怕的就是连吐槽的人都没有,请流量明星至少可以保证电视剧的热度,而且剧方在电视剧播放的时候,也会可以炒一下,这样都是有利于点击率和收视率。

当然并不是所有IP改编影视剧都是粗制滥造的,像《琅琊榜》一样,演员演技在线,剧情紧凑合理的电视剧比较少。现在观众逐渐开始对流量明星进行批判,不接受这种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模式经不起大量复制,更容易造成精品意识的缺失。美国电视剧有明确的定位,HBO、FOX等制作公司的核心侧重于创意收集剧集制作。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受众对老套的故事往往没有什么兴趣,新的创意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吸引。每年美国电视网都会从上千本创意中选取故事进行剧本创作。

美国之所以能够制作出优秀的电视剧,第一点就是对剧本的精准把握。剧本是由编剧、演员、导演等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以导演为主,而美剧是由编剧为主的。美剧的制作人一般都是编剧出身,编剧负责故事的整体走向和编写重要部分。

例如乔纳森o诺兰既是编导又是制片人,制作了《西部世界》《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蝙蝠侠:黑暗骑士》《疑犯追踪》《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等影片中担任编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电视剧的编剧采用的是团队合作的方式,一部电视剧可能有十几个编剧,每一集的编剧都可能不同。

每个编剧分别负责不同的情节线索和高潮部分的设置,他们把每集的故事内容紧密地编织起来,又能让整个系列的故事主线和辅线自然交替吸引观众继续观看。

比如,《西部世界》一共有20集,有23位编剧,平均1人负责1集。这种分工形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在保证“高产量”的同时又能保证“高质量”,让观众形成期待和依赖,创造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剧制作中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演员,演员之间竞争比较激烈,脱颖而出的演员塑造了很多经典形象。

电视剧中的主要角色基本都是固定的,边拍边播的模式以及条约的限制使每个演员在相同的时间只可能出现在一部剧中,不存在我我国电视剧“一人霸屏”的现象,直接避免了观众审美疲劳的产生。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美国的电视剧演员很少参加真人秀节目,观众只能通过观看电视剧才能看到他们最喜欢的演员,这也是电影明星包装中“饥饿营销”的方法的使用策略。因此,美剧能够可以通过塑造一个经典的而有吸引人的形象创造“电视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电视剧推广方面,美剧十分注重品牌经营。在一系列成功开放市场后,生产者将增加投资,保持形成的口碑,并形成观看和品牌价值的累积效应。

一旦品牌形成,生产者的投资回报将显着增加。这种长期的品牌管理模式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品牌管理是随着媒体的发展而开展的基于社区的新营销。例如,美剧《迷失》在互联网上建立社区聊天室等新营销方式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美国的多元化题材,中国电视剧的题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美国以个体主义为核心,而我国则以儒家的家族家国为主导。中国两国电视剧在生产内容上有各自的特色及定位,两国国情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电视剧在内容选择上的不同。

由于体制、文化等等的不同,决定了同性、血浆、末日等题材类型在我国的不可行,美国电视剧的创意加编导团队集体合作的生产模式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