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场戏,全凭演员”,这不,美国和菲律宾这对“好基友”最近又上演了一出引人关注的军事演习大戏,场面之大,意图之明显,让人不得不侧目。这次演习的噱头是什么?竟然是一个靶船的选择——一条重达5,000吨的大船,还特别指名道姓地从浙江台州中心船厂来的。“卡里拉亚湖”号。这艘5000吨级的舰只,不仅是菲律宾海军曾经的骄傲,也是该国唯一的“中国造”水面舰艇。从企业手中到菲律宾海军,它见证了中菲间的商业与军事合作。而今,当它作为靶舰出现在“肩并肩”演习中,显然在无言中说出了国际政治军事博弈的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肩并肩”演习不同寻常。预计将有历年之最的1.7万人次参演,包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甚至法国的军队。突出看点是“击沉演习”大家都在猜测,美军是否会再次派出“海马斯”火箭炮作为此次演习的明星。去年,“海马斯”在演习中的出色表现令人难忘,它对靶舰的精确打击展示了军事科技的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细节上的不足。

这次使用的重武器包括美陆军的海马斯火箭炮。按理说,这样的高科技武器应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然而事与愿违,海马斯火箭弹全部脱靶,场面一度相当尴尬。紧急情况下,菲律宾军队不得不调用155mm以色列造卡车炮,通过密集的炮火最终完成了靶船的击沉任务,这一幕可谓是既戏剧化又充满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靶船有这么难吗?菲律宾方面在演习之后急忙澄清说,选择这条船纯属偶然。可在会场上众多的选择中,他们偏偏选择了一条大陆的船。有意思的是,仁爱礁上那条马德雷3号船,已经老旧坐滩,看起来是更合适的靶船,无奈,这不是被忽略了吗?这其中的权宜之计和盘算,不知只是我多心,还是真有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南海问题。这个区域的纷争似乎总是与某个超级大国有着不解之缘。美国作为“幕后推手”,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摇旗呐喊,一方面又悄悄推动其盟友菲律宾在这个敏感的海域“作妖”。此次演习,不知是向大陆展示肌肉,还是又有其他更深的玄机?

而说到菲律宾,这次真可谓是“得不偿失”。原本美国承诺要向菲律宾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似乎是场美丽的“金钱游戏”。然而,现实是,菲律宾为了迎合美方,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派遣海警船,表面上是运送补给,实则频繁与大陆海警船发生冲突,损伤的是自己的海军设备和国家形象。

事件中的一个小插曲是,菲律宾竟然还有一位将军偷偷跑到仁爱礁上合影留念,试图以此来激化双方的对立。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不仅使得局势更加紧张,也让菲律宾的海警船在遭遇大陆强大的水枪后,不得不举白旗投降。看似小事一桩,却反映出大国博弈的微妙和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美菲的联合演练,中国展示出的是一贯的坚决和强硬。不仅是口头的警告,行动上也毫不逊色,举行了具针对性的军事演练,包括联合战巡和海空突击等硬核活动。这不仅是对美菲行动的直接回应,也是对任何试图破坏南海平和的强烈警示。

菲律宾不仅“赔了夫人又折兵”,更在潜在的国际支持和声誉上受损。美国和菲律宾的这场军事演习,虽然噱头十足,但背后的复杂和风险也不容忽视。南海的波涛不只是海浪那么简单,涉及的是国家利益、地区安全、和全球战略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普通人,或许只能在新闻中窥视一二。但无论如何,真希望有朝一日,这片被争议包围的海域,能够找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不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这次演习中,将“卡里拉亚湖”号作为靶舰,不免让我们思考现代海战的复杂性。在现代战争中,岸基反舰导弹和远程火箭炮成为了小吨位舰艇的天敌。“卡里拉亚湖”号的落幕,对于菲律宾海军来说,或许是一个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