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群里小伙伴聊天,忽然有人提到关于社保的话题,本来沉寂的群里面顿时就热闹了起来,仿佛触发了什么关键词。

群里面有不少灵活就业的小伙伴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总结了大伙的一个普遍观点,即:

在不确定的工作和生活里,社保成为切实的生活重担,与此同时,社保所捆绑的医疗、落户、买房、养老等福利,不再拥有优先级。

年轻人不愿缴社保,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同时变成一个半公开的秘密,很少有人把它放到台面上来讲清楚。

今天也就来认真严肃地探讨一下这个有点敏感的话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诗和远方,我选择苟且

打开搜索,你能搜到一堆媒体劝你:换工作别断社保,社保很重要。

这句话我觉得没问题,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常听的五险一金和社保都是什么呢?

五险一金中的“五险”,指的是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种保险,我们常说的社保其实说的就是这五险;一金呢,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医保是一定要交的,这是我在去医院看病时,就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好处的。

但就养老金和公积金而言,在当前我收入不稳定的状态下,每个月还要省出这么多钱存给几十年后的养老金和眼下我基本用不到的公积金?

那什么保不保的,我只管落袋为安,能顶这个月的房租比什么都强。

拿我自己举例,我的社保就是在失业之后断缴了,现在只缴纳最基础的灵活就业医保,每个月是交127.29元。

而在有些地方,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养老保险和医保不能分开缴纳,社保因此成了“就业困难”群体中一笔昂贵的支出。

以上海为例,如今灵活就业人员每月最低缴费2789.5元,已经超过了2690元的最低月工资。

如果你每个月拿的工资是七八千,交完社保还剩三四千,再交完房租水电、减去衣食住行,估计你吃饭都要嘴巴对着西北方向再张大点了。

新闻都在说年轻人放弃社保,我反而觉得是现在的社保制度抛弃了年轻人。

越来越贵的社保

年轻人不再缴纳社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保真的越来越贵了。

年年涨价,工资的涨幅赶不上社保的涨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北京企业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涨到6326元,而19年时,这个数据是是3613元。四年涨幅75.09%。

上海去年的缴费下限同比提升12.12%,7310元,全国第一。

讲真上海起码四成就业人员的月薪都未必达能达到这个水平,社保缴费基数已经高于工资了。

这个表中唯一不合理的存在是深圳,每个月最低缴费基数才2360?

我核查了一下数据没有出错,深圳作为特区,之前一直就是养老金缴费的洼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但是在全国普涨的大环境下,深圳也做不到独善其身。

据官方公告,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深圳社保缴费最低标准将从2360元调整至3523元,涨幅约4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没完,到今年7月,深圳社保最低缴费标准将会进行第二次上调,届时将向广州看齐,到时候社保缴费最低标准上涨到5284元。

如果按从2360涨到5284来算,这意味着缴纳基数一年直接上涨了223%。

越来越贵的社保,让年轻人“穷明白”了。

养老金制度

社保里面争议最大的,就是养老金制度。

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现收现付"模式。

当前工作人员缴纳的社保费不是真正进入个人账户,而是直接用于发放同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这样的做法最早源于上世纪社保制度刚建立之初,当时已有大量老人退休多年但未缴纳过费用,只能由政府财政全额补贴。

随后这一临时性举措却沿袭下来,成为制度性弊端。

这种现收现付模式导致了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年轻人质疑自己将来是否能获得同等养老金待遇,对制度公平性存疑;

二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少子化加重,抚养比持续攀升,缴费职工的社保负担将越来越重。这些都是导致年轻人不愿缴费的重要原因。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养老金缺口压力正层层传导至年轻一代身上,“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觉得即使劳动再多,也很难买房、结婚、养孩子,干脆直接躺平”。

年轻人对现行制度的质疑和可能的大规模离场,无疑会加速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陷入恶性循环。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紧要关头。

专家的建议

前不久,在首届中国养老论坛上,年轻人不愿意交社保这事儿,又被拿出来讲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指出说,当前社保能扩面的空间是大量年轻的灵活就业者,但这一人群现在参保率、尤其缴费率仍低,“要调动年轻人的参保积极性,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缴纳的费用,家乡的父母祖辈是能领到钱的”。

只能说,专家你建议的很好,建议不要提建议了。

就这么说吧,如果我现在交的社保能给我那辛苦了一辈子都没有交过社保的父母用,我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

但是如果我交的社保是给城里那些退休金高达万把块钱的大爷大妈,没事儿跳着广场舞,还端着几万块钱的相机,到处旅游?

大概吕布活过来都得骂我两句,你这个不孝子!

凭什么我的父母在老年时代负重前行,而某些人的爸妈却拿着我上缴的养老保险替他俩岁月静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养老金制度另一个被人诟病的地方——双轨制。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1年的平均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是191元、企业职工是3047元、机关事业单位是6484元。

当资源不够时,公平性就很刺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是江西鹰潭发布的公告,从这份公告中我们可以计算得出,1.36万机关退休人员人均发放了5080.15元,7.55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发放了2368.87元,13.78万名城乡居保退休人员人均发放数额为207.11元。

大家都很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每个月缴纳1000多的社保,家里的父母才领100多块钱,想想就不对劲,多交的900多居然是在养别人的父母?

那么,为什么要给别人做嫁衣裳呢?

写在最后

放弃社保,反映的不是当代年轻人的洒脱,而是严重的焦虑。

35岁找工作嫌老,60岁退休嫌早。

本来现在就就业难,房价高,竞争大,压力大,这几年经济又不行,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除了 婚不育不买房外,现在还多了不冲动消费和不交社保。

多存钱和不婚不房不育一样,都不利于整体,但却常常是个体的优选。

年轻人穷明白了,这样的玩法我不参与了,交钱给别人用就算了,还要上调各项费用,于是干脆不交社保了。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年轻人放弃社保注重眼前,并不是对人生失去信心,而是对现有规则的悲观。

如何缓解这种悲观和焦虑的情绪,是社会、企业、以及规则制定者都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我认为政府和决策者必须勇于直面现实,正视年轻人的诉求和权益诉求。

制度设计要坚持公平正义,避免延续"有利可图的权宜之计"而带来新的代际矛盾。

但是改革就会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这股阻力能顺利克服嘛?

想起一位伟人说过的话: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