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传播论: 弗卢塞尔的媒介哲学》,

周海宁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类传播论:弗卢塞尔的媒介哲学》以"论"的形式总结了弗卢塞尔的传播思想,包括传播哲学观、传播结构论、媒介观、远程信息社会论、生命观与劳动观、符号论、意识论、游戏论、技术想象论;以"评"的方式分析了弗卢塞尔的生平、研究动机与意义、"再启蒙"思想、传播思想核心以及媒介现象学研究方法。

威廉•弗卢塞尔站在海德格尔延长线上,以现象学为方法,以技术图像为研究对象,建构了媒介现象学之方法论,并完善了传播理论的未尽之处,从而确认了传播学学科的正当性,认为传播学在技术图像时代接手了哲学的任务,以解释并改造世界,从而为人类传播赋予意义。

作为国内第一部完整梳理弗卢塞尔的传播思想体系的著作,《人类传播论:弗卢塞尔的媒介哲学》梳理了弗卢塞尔的传播体系。以导读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弗卢塞尔的散文式写作风格和辩证的思维方式。

>>内文选读:

在弗卢塞尔的传播思想中,人类传播的目的是通过符号化的世界改变世界本身与其内在的生活意义——为"必死"(无意义)的人生赋予意义。因为,人终有一死,向死而生是人的宿命,但进行传播也是人类生命的应有之义。因此,反抗人生的"必死"是人类进行传播的前提条件,即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死亡"仿佛就有了意义———"死亡赋予了生命以意义"。因为人类在对抗死亡的过程中主动通过传播创造了意义。因此,弗卢塞尔将人类传播视为考察对象,将人类传播的核心视为一种"赋予意义"的实践。

弗卢塞尔肯定人的创造性。他反对区分虚拟与现实,因而提出"表象的礼赞",从而肯定表面之物,反对柏拉图所谓"理式的真实",反对柏拉图将人工创造之物定义为真实的反面。弗卢塞尔肯定了生活世界,确认了数字符号替代文字符号成为当今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符号。因为,文字符号具有鲜明性与差异性,并主导着科学与理性为代表的历史的发展,但是文字符号的专业性与抽象性已经使其自身陷于危机中。由此,数字符号的地位上升,最终,在技术图像的世界中,人类利用新的装置(电脑),在通过0和1所组成的数字化的世界中,不但能够将文字分解为数字,还能够将数字综合为图像,于是数字化的世界得以建构,数字化的人得以形成,数字化的生存就是数字世界生活图景的外化。由此,弗卢塞尔建构了他独特的"数字本体论"与"数字人类学"。基于此,弗卢塞尔获得了"数字思想家"的美誉。

在数字化的世界中,数字虚拟的世界正是人们生活的世界之一,区分虚拟与现实已经没有了意义。因为传统的区分标准已然失效。在文本符号的历史时代,人们以客观认知(真理)为标准,但是数字虚拟时代人们以美学认知(体验)为标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理想行动就是去寻找真理,从而无限地接近真理;相对而言,体验却是主观存在的,人们要做的是去创造,并不断地分享,因为分享得越多,人们才能获得越多的体验,最终意义才变得更为丰富。所以,弗卢塞尔断言,在数字化的世界中,"我与你"的关系替代"我与他者"的关系,从而通过"数字邻居"关系的确立,实现"爱你的邻居"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所以,弗卢塞尔的传播学是人学,传播的目的正是为了在无意义的世界建立意义而进行的符号互动。弗卢塞尔通过"符号"来考察人类传播。在人为创造意义的过程中,弗卢塞尔认为"符号"是人类与象征意义建立连接的方式,人类通过符号进行交流从而在人与世界之间的深渊上架设了桥梁。具体而言,符号是将象征统合的系统,象征是(两人以上通过约定)指代(代理)其他现象的所有现象,通过象征的创造,并使其在符号内部秩序化,于是,媒介也就产生了——媒介是符号在其内部发挥作用(功能发挥)的结构。这就是弗卢塞尔梳理的象征——符号——媒介的关系。

如果说麦克卢汉强调的是"媒介"本身,那么弗卢塞尔强调的则是"人与装置的复合体",因为,技术的秩序化与人的想象在制衡中走向未来是弗卢塞尔媒介乌托邦的本质。但是,在弗卢塞尔的思想中,"民主的程序化"而非"程序的民主化"是核心。所以媒介(技术)并非弗卢塞尔思想的关键,人才是关键。

对话式的远程信息社会是弗卢塞尔对理想社会模型的愿景。其中,网状的电脑社会(互联网社会)就是他的这一社会模型的外化。在远程信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通过技术图像进行对话,对话是人们为了进行信息的创造活动,从而完成新信息的合成或交换。所以信息的质量与参与者的能力是关键所在。那么在远程信息社会中,媒介的使用者并不能将自己交托于娱乐,而是沉浸于对话,在对话的参与中,人类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从而从创造性的游戏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由此,劳动的人就变成了游戏的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学说"在弗卢塞尔这里进一步精细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弗卢塞尔强调了人类传播的重要意义,同时肯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地位。弗卢塞尔认为传播理论作为所有学科的元理论,是最早将所有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的学科。进而,弗卢塞尔指出哲学的死亡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危机,其结果是加速了传播理论的产生。弗卢塞尔直言,传播理论的形成源自对文化发展的理性考察,结论就是,传播学交接了以前哲学的任务。所以,弗卢塞尔重申了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弗卢塞尔将传播学视为"对人类活动赋予意义",敦促人们寻求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时代精神":这与雅思贝尔斯相应。

弗卢塞尔强调传播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场所,人们在这里能够意识到正在靠近的危险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它"。因为传播学教育直面以媒介为中心的时代变化,肩负着重振时代精神的艰巨任务。作为一名媒介哲学思想家,他确认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理应为对抗文化危机提供知识与技术。这也正是传播学与传统哲学不同之所在。

弗卢塞尔的传播哲学思想映射出"人类处境"的镜像,展示了1991年之前他对社会与文化思考的情况。然而,哲学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理论性的日久弥新,在历经全球化发展,而又出现反全球化思维的今天,弗卢塞尔的思想依旧熠熠生辉,并丝毫没有过时的倾向。

作者:周海宁

文:周海宁 图:视觉中国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