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有些电影明明很烂,却因为一个很好的名字而吸引观众入场;但有些电影明明很好,却因为一个很烂的名字而让电影明珠蒙尘。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连杰的《给爸爸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片片名一听就非常文艺,让人以为其是一部文艺片。同时,片名也与徐静蕾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高度相似,能让观众在两部电影之间来回串戏。

因此,我们可以说《给爸爸的信》是一部被片名严重耽误的动作片神作!

《给爸爸的信》由邵丽琼、王晶编剧,元奎执导,李连杰、梅艳芳、谢苗等主演,于1995年3月在中国香港上映。取得了1553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当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第11名,见证了香港电影由盛转衰。

本片还拿到了9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与95年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动作指导提名,只可惜这一年遇到了成龙的《红番区》。本片在豆瓣上共有8.4万人为其打出了8.1的评分,可以说是从《黄飞鸿系列》以后,李连杰豆瓣评分人数最少的电影,也足见本片究竟被片名耽误得有多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人物与故事上讲,本片可以说是《新少林五祖》+《中南海保镖》的续集,在故事结构、故事呈现上都比《中南海保镖》强非常多,说一声吊打也毫不为过。

《给爸爸的信》在故事上横贯内地与香港,整体节奏张弛有度,动作戏与喜剧桥段搭配,让整部电影观感非常好。如“一个月几百块,你拼什么命啊”这样台词的加入,让整部电影多了一分戏谑却又肃穆的纠结感。

但整部电影最惊艳的还是动作场面上的呈现,尤其是最后大战于荣光时,于荣光的“衣服拳”和李连杰、谢苗的双打,都把动作戏的想象力与惊艳感展现到了极致,可以说在李连杰的所有电影中,本片的动作戏都是可以排进前三的。甚至在整个香港动作电影影史上,本片的动作戏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不过,与动作戏的好看、台词的惊艳相比,本片在电影结构处理上就明显问题颇多。双线叙事严重割裂了电影的整体性,比之同样双线叙事的《新少林五祖》就要差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来说,本片是一部神级动作片,却不是一部优秀的故事片,与《导火线》的感觉非常相似,遗憾!

以下严重剧透,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先去看电影,再来看落雪推荐!(没有渠道的,可以在菜单栏点击落雪观影)

1、影史最佳动作戏之一

李连杰的动作片很多,但在整体感官刺激上能够让观众觉得很爽的动作片却很少,更多是通过道具使用,增加电影动作场面的新颖。比如《黄飞鸿系列》里的竹梯、布棍、桌山,《方世玉系列》里的木架、凳山、人桩等,主打一个创意。

而在《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镖》中,虽然打得也多,却始终缺少一种“狠劲”,不说像《突袭系列》一样的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都没有《导火线》、《杀破狼1》一样的每击全力,想要一拳搞死对方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李连杰的动作电影虽然多,但是在动作场面上真正具有震撼力、具有惊艳感的,其实只有《给爸爸的信》里最后大战于荣光的这场戏。

巩伟在大战一开始使用的拐棍,不仅耍得流畅自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整体动作势大力沉极为用力,有种独特的阴狠劲,甚至比《精武英雄》里大闹虹口道场那段还要狠

与古装动作片相比,《给爸爸的信》这样的现代时装动作片,在场景搭建上就会更务实一些,因此一些绚烂的场景设计就不可用。不过,本片却另辟蹊径,通过对衣服这一道具的运用,将动作戏的变化多端、大气磅礴给呈现了出来。

于荣光以风衣外套为道具,呈现了一个奇诡多变、狠辣阴险的反派高手,一件风衣被他耍得出神入化,那不知何时何地会出现的具有攻击力的双手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可以说,在耍衣服上,至今还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超过本片里的于荣光。

再加上于荣光那张狂的表情和极具力量感的动作控制,让他把这个反复无常的反派直接演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于荣光+邹兆龙+卢惠光三人的三大腿功迅捷有力、勇猛刁钻,三人配合之下让人眼花缭乱,李连杰也都只有挨打的份,如果不是谢苗前来助阵,李连杰肯定被打死了。虽然两人在《新少林五祖》中有过精彩的配合。但用绳子始终还是不如用长枪帅气,并且导演也没有给两人凹造型的时间,哪怕李连杰绑着谢苗的战斗非常惊艳,其实还是没有三大腿功看起来更有杀伤力。

可以说本片从于荣光展现风衣战技到三大腿功再到李连杰与谢苗的长绳大战,都呈现出了极为高明的动作设计。

在普通的场景环境里,竟然展现出了如此不俗的动作设计,不得感慨元奎在动作设计上的造诣,以及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本片也顺利拿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动作指导提名。

如果在不叠加民族情绪、家国情怀等深层次情绪的情况下,我愿称本片里的动作设计是李连杰众多电影里最好看的一段,视觉震撼力最强的一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本片在动作设计惊艳的同时,导演对电影结构的控制却严重拖累了本片,让电影呈现出了一种比较拧巴与尴尬的割裂感,也就让故事看起来不完成。

2、严重的割裂感

本片的故事相比《中南海保镖》、《精武英雄》、《方世玉系列》等片要复杂不少,也明显可以看出编剧王晶对谢苗的偏爱。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与偏爱,导致电影整体其实有较强的割裂感。

电影上映于1995年,距离97香港回归仅有2年。在此期间,一方面是香港人对回归的迷茫与不确定,而另一方面则是香港电影人对祖国的示好。

比如,在《97家有喜事》、《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算死草》等电影中,都能看到这两种情绪。对电影市场更为敏感的王晶,自然也将这种情绪放置到了本片剧本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连杰饰演的巩伟,是一个内地的卧底公安,怀揣着使命,到香港黑帮中卧底,最后在儿子的帮助下,成功铲除邪恶势力。

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剧本在香港并不少见,成龙的多部电影其实都是这样的设定。只是成龙的电影里,本土戏份非常少,这样就避免了二者的割裂,而本片却与成龙恰恰相反,内地与香港戏份看起来统一,实际上非常割裂。

巩伟抓做假证、妻子有病、儿子被欺负等戏份,于故事而言是丰富了,但是于巩伟这条主故事线来说就严重没有必要。这些情节的加入,导致巩伟的卧底工作并没有完全展开,不能让观众更好共情。

比如,在《无间道》里,故事的主线放在陈永仁身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卧底工作的辛苦与承受的压力。又比如在《中南海保镖》里,导演就只讲好保护这一个主题,所以就会显得许正阳极其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给爸爸的信》里,由于剧情被切割,就导致男主的卧底工作没有深入进去,而反派的坏也坏得极其表面,没有体现一种独特的坏人魅力。男主妻子与儿子的北京故事戏份,于整个电影中,就显得其实没有什么必要。

这部电影直接从巩伟接受任务到香港卧底,然后方逸华带着巩固来到香港开始都完全不会有影响,中间穿插回忆,可能效果会更好。就类似成龙的此类电影,从电影一开始直接就去到别的地方,然后开展完整的故事。

但本片的割裂其实还不只是内地与香港故事的割裂,更有父与子的割裂。

在电影《新少林五祖》中,导演王晶也采用了这样的双线叙事,一方面是洪熙官与红豆的感情纠葛,另一方面是洪文定与少林五祖的纠葛。但因为两人始终在一起,哪怕支线故事有变化,主线故事也始终统御着支线故事。洪熙官与洪文定两人在一起,随时都将支线故事互补,也就不会有割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给爸爸的信》中,大篇幅展现巩固对病重母亲的照顾,其实对于电影卧底抓反派的主线故事来说,基本没有任何作用!没有这一段剧情也不影响故事发展,甚至可以说北京与巩固这两段剧情,完全就是电影人为了向内地示好,展现我们公安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而强行增加的剧情。

另外,对于方逸华最后和巩伟、巩固相互喜欢,将要组建一个新家庭的设定,本质上来说并没有错,如果只有香港戏份,那么会合情合理。如果再加上北京及巩固的戏份以后,这段感情就变得极其拧巴与肮脏。

按电影里的时间线来说,巩伟的妻子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两人就在一起,而且儿子还非常喜欢,对于比较传统的落雪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综合来说,本片从故事本身来说,其实要强于《中南海保镖》,从武打设计以及反派张力来说,本片明显好于《新少林五祖》,甚至从个人角度来看,最后的这场打斗比黄飞鸿与纳兰元述的最终大战还有好看,还要有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个人愿意称本片的动作设计是李连杰所有电影中,最好看、最富想象力、最有感染力的一段!

另外就是,本片真的被片名害惨了,远不如其另一个名字《赤子威龙》好听,太文艺了,严重带偏观众的想象空间!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打赏,相比于不多的几元钱,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赏,是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无以言谢,却也只能说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