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近年汽车行业的“内卷”或多或少都有所察觉,新上市的汽车价格越参数图片)来越低,配置越来越高,不仅合资车降价,连BBA都宣布降价。但其实,汽车行业的内卷仅仅就是降价吗?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在最近的重庆车展论坛上,比亚迪给出了标准的答案。汽车“内卷”最外在的表现,当然就是车企纷纷降价。众所周知,如果光降价不降成本,那么企业利润就会降低,所以为了保证利润,车企在降低售价的同时必须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无非就是生产技术的提高,或者产品成本的降低。那么车企内卷,无非也就是这两个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说技术。比亚迪最不怕的就是比拼技术。比亚迪本身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耕多年,中国的第一台双模动力汽车就是比亚迪的F3DM,第一台量产电动车也是比亚迪e6, 属于新能源汽车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追求, 比亚迪已经投入了超过1000个亿,拥有中国车企最大的研发团队,光去年吸收的清北应届生就超过1000人,10万+的工程师组成了比亚迪的研发天团,每天都有多项专利产生。就像比亚迪自己说的,技术鱼塘足够深厚,大鱼很多,随便捞几条出来排列组合就是一项新的技术。以最新的第五代DM技术为例,发动机量产和非量产热效率都是全球最高,这就造就了秦L更长的综合续航和更低的油耗,产品力进一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电池等产品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进入2024年,电池原材料成本确实相较之前有所下降。比亚迪本身就是做电池的行家,对于电池制造技术有着天然的优势,本身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电池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更是锦上添花。加上比亚迪一直坚持零部件的垂直整合战略,在关键零部件上从不受供应商卡脖子,供应链相当稳定,非关键零部件引入全球采购,选择行业最有性价比的供应商,产品原材料优势尽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销售规模带来的成本降低,这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研发成本是巨大的,但是如果规模优势上来了,就能有效地摊薄研发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车辆售价。比亚迪从去年开始,月销量就处于节节攀升的状态,每个月都创造品牌销售历史新高,在各个细分市场长期霸榜,在2024年4月份,更是成为了全球销量top4的汽车品牌,以非常微弱的差距稍稍落后于第三名,也是中国品牌第一次冲入世界销量前十。在这种产业规模下,前期巨大的研发支出得以均摊,不用提升车辆售价一样可以获得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认为,在中国车企之间展开良性竞争是好事。车企应该更多地像比亚迪一样卷技术、卷产品、卷质量、卷品牌、卷服务,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从而在让利于消费者的同时,自身也与行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