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刚刚经历了小步快跑的5月,大家现在还在喝口水恢复体力的过程中,因为4月底的去库存定调之后,各地的政策明显就快马加鞭了,包括517新政之后的降首付、降利率等等操作,但是预期还没有达到原本的节奏,所以5月的大招可能也就能坚持到6月中旬左右了,之后大概率还会继续小步快跑的提速出政策了,因为7.5%的首付都有地方拱出来了,接下来的福利怎么会少呢。

而就在6月7号,国常会对楼市下一步方向再次定调了,会议要求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很明显,下一步还是以松为主,而且新一轮的支持政策或将在不久后就开启了,具体情况有几点,咱们先一睹为快。

第一点,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储备去库存和稳市场的新政策,这次的信号是更加积极的,因为4月底的政策放出来后,5月的动作已经属于小步快跑了,相比之前挤牙膏式的操作已经算加速了,也说明六月下旬到七月还是政策高峰期,那会继续鼓励刚需和改善进行购房,刺激楼市是暂时不会停下脚步的,而且这个也是在大家的预期之内,虽然六月端午才刚刚过去,整体房价和销量数据还在统计中,但是从各种房产媒体报道中可以初步看出来,还是一线和核心二线的销量出现了一定的上涨,但是多数城市和郊区地段几乎没有太多的水花出来,而现在库存最大的往往就是这些没有啥水花的城市和区域,形成了一种短期马太效应,好的地方更好了一些,但是差的地方也更差了,而现在的定调也在提前吹风了,大家做好心里准备。

之前大家都知道,库存超36个月的城市已经不让出让土地了,而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来看,截止3月份,全国百城新房的住宅库存去化周期达到了25.3个月,在百城样本中,有41个城市的去化周期已经超过了36个月,而分城市级别来看,一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达到超19个月,二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超21个月,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达到超33个月,可以看出来,现在着急的还是三四五线城市,很多城市陆续都要失去土拍收入了,暂时还没有其他渠道能够代替这块的收入,但是地方的支出还得花,财政压力之大,恐怕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理解了,这也是正常短期内要再度加码用力的关键点,在房地产税没有出来替代土拍收入之前,只有继续加大去库存和稳市场预期的措施。

第二方面,会议提到的,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这段话的重点其实还是解放思想和拓宽思路,因为过去的救市政策还是老一套的三限操作的松绑,这种松绑在一线的广州都已经试用过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接下来的政策恐怕会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绑,可能大家过去都完全想不到还可以这样的操作,就像山东胶州前段时间出台的7.5%的首付,广州花都区楼盘推出的的先住后买活动,长沙部分国企项目试点7天无理由退定金,还有四川南江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抵押贷,用于去支持县域内购买新房。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政策不敢出的,反正目标就一个,现在要全力卖新房、全力去库存,这就是6月最新国常会的定调和后续传递的信号了。

而现在的刺激的政策还有多大的作用呢,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了,持续的效果都不是特别持久,就拿香港来说的话,作为超一线城市,香港在2月底就已经进行了撤辣的操作,免除了房产交易过程中的各种印花税,为期14年的香港楼市辣招,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在内地已经相当于一线城市的全面松绑限购了,而香港的松绑也让楼市狂欢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5月26-27号香港一手只录得67宗成交,按周计算是下跌了约73%,也是撤辣以来的表现最差的一个周末。

而机构预测,5月全月预计将录得1800宗成交,比4月的3624宗将下跌50.3%,而3月的高潮期一手录得超4100宗,可以说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腰斩了销量,这个持续力大家也都看到了,这还是在香港,所以其他城市可以自行参考这个效果期,因为香港是虹吸一二线的购买力,其他城市只能虹吸更低城市的购买力了,持续力只会更加短一些。而接下来的政策能不能有效果,能回暖多久,咱们还是要透过政策看本质进行判断。

首先就是政策端,是否还是在传统操作中加码,因为之前的政策从现在来看还是治标不治本的,降首付、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购房名额等等,这些政策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表面上给福利实际则是增加大家购房成本的操作,现在的购房者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楼市浮沉了,即使是现在的刚需客户90后们,他们的父母也都是经历过几轮楼市的70后了,这些经验和教训早已经在耳读目染中传授给90后了,所以你不出真正让利的政策,想要轻易忽悠购房者去买房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之前降低贷款利率就算是真正让利的,但是目前来看,尺度和幅度还是不够的,就像存量房贷利率,为什么9月降低的时候市场表扬声一片,因为这确实让千千万万的老业主得到实惠了,每个月少了几百块可以多吃顿好的、多加一桶油,这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但是随着后面利率下限的下调,老业主们希望追求更加公平的利率,所以有深圳业主在呼吁继续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但是深圳官方答复不降,这就是寒了老业主的心了,深圳刚需随便都是贷款几百万的操作,即使降低10个基点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少的钱了。

所以提前还贷潮还会继续,而且势头不会减轻,这些老业主就算为了这口气,也会努力搞钱去还贷了,银行能不能兜得住,还要看后面的数据了,如果一旦流失太多客户的贷款了,相信存量房利率继续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这个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老业主的团结一心,无声的还贷才是最好的呐喊,还贷的数据才是存量房利率下降的利器。

第二方面,还是要看大家愿意贷款的意愿,因为房地产本质其实就是加杠杆的过程,只要有人或者有企业愿意做新贷款人,那就说明市场有持续的真实需求和交易,而加杠杆的载体无非就是个人端、房企端和地方,个人加杠杆是去买房,当然现在少数城市也可以个人名义买地;对房企端加杠杆就是土拍和建房,持续的买地和建房;地方端加杠杆就是城投、国央企的土拍或者保障房建设等。

对个人端而言,全国的杠杆率之前到63%左右就加不上去了,当然部分炒房厉害的城市杠杆率突破过100%,只是现在也在下降的状态,随着房价的下降,降杠杆是个人软着陆的重要操作之一,因为这时候还敢加杠杆的,除非是个人资产或者收入非常雄厚以及稳定的,不然的话,亏掉首付甚至断供的其实都不在少数了。

而对房企端来说,现在别说加杠杆了,暴雷的房企已经是下饺子一般了,从恒大掀开暴雷遮羞布后,之后民营房企就开启了暴雷连锁之路,甚至还影响到了少数混合制房企的危机,所以现在房企土拍的金额也是急剧下滑,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来看,今年1-5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金额为3146亿元,同比下降了26.7%,要知道,去年咱们的土拍已经是比较低迷的状态了,今年那就是低迷的情况下继续下降,而且这里面还是国央企是拿地主力,民营房企拿地的比例在持续下滑,大白话就是,他们也加不动杠杆去拿地了。

而对地方来说,失去一大波土拍收入后,地方现在收入来源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各地城投之前也在不断的兜底拿地,也是一种隐性的债务,虽然地方并没有兜底这个债务的义务,但是在资本市场,城投是有地方作为背书的,才能拿到各种贷款进行拿地。而之前也说到地方要去下场收购存量新房,这部分的钱肯定也要加杠杆获取的,但是能加到多大程度还要取决于央妈了,因为按数据来看,全国存量新房有7.5亿平方米,即使均价按一万一平来算的话,那也要7.5万亿元,这么大的盘子,即使是517的3000亿元的再贷款支持也是杯水车薪的,只有继续加杠杆才可能吃得下。

说白了,这里面的三个角色,任何一个角色有能力加杠杆、或者愿意和主动加杠杆的话,楼市的回暖就有更大的希望,但是,如果这里面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加杠杆了,甚至希望把所有杠杆都加到个人业主身上的话,那肯定就循环不起了,当然,这就是理解的软着陆,不过个人业主也不会这么傻傻的接盘的,毕竟,自己没有钱、没有稳定收入能力的还去买房,那真的就是妥妥的大冤种了。

而第三方面就是市场的预期和信心了,因为过往楼市还是买涨不买跌,但是现在风口有点调整了,更多人反而是买跌不买涨了,因为现在政策一出,二手房的挂牌量就是在持续上涨了,大家都知道现在政策期就是窗口期,所以嘴上说房价会上涨,但是身体都是很诚实的拿出去挂牌,大白话就是要倒闭的店铺却贴着旺铺转让四个大字一个道理,相信接盘侠自己也都懂得,因为二手房是比较早开启了以价换量的操作,而新房层面还是降的比较晚的,而今年是一线松绑的主场,不少一线业主还是不太舍得降价,业主恐慌性的抛售有所缓解,因为一线的底气比二线强一些,所以降价的幅度会好一点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回暖了,而是一线吃老本的底气还能持续一下。

所以,现在大家还是要稳住自己的心态,因为一线没有出完政策之前,都还是松绑期,等一等赢得概率会大一些,即使在后面房价上涨后再买其实也不亏,因为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上涨的话,那也是回涨到小腿部分而已,也不会让你高位站岗,因为没人能完全判断何时触底,政策是不受个人意志所转移的。

而对多数刚需来说,先斟酌一下自己手上的首付以及自己工作收入和稳定性,再去决策是不是要堵上30年去买房,如果未知的东西和风险太大,还是老老实实租保障房更为稳妥,而当大城市的普通房子上涨的空间也没有了的话,你在大城市还是中城市或者小城市工作的差距也在拉小了,甚至老家也是很多人不错的选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