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3日,天河区疾控中心的讲座走入员村街道,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巍老师与卢淑芳老师为该街道的村居干部、精防医生等工作人员进行了主题为“沟通中的消化”的心理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沟通中为什么需要“消化”?

围绕这一问题,学员们观看了一段视频,展现了一对夫妻从日常小事拌嘴开始,逐渐升级争执至激烈争吵,最终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

黄巍老师指出:沟通的真正通畅不仅在于表达,更在于双方的“消化”能力。

如何有效“消化”沟通中的困难呢?黄巍老师邀请现场学员们描绘出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沟通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体验。

<二>

角色扮演场景1:对方抗拒沟通

卢淑芳老师和一位精防医生扮演了医患之间的对话,呈现出病患对精防医生随访电话的强烈抗拒。

当沟通的另一方对沟通非常抗拒时,淑芳老师提出:此时,作为主动发起沟通的一方,可以通过回到此时此刻,先消化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后续沟通才能继续进行。

<三>

角色扮演场景2:如何与领导沟通

第二个场景是“与领导协商工作量”的高压情境,这个场景大家纷纷表示深有体会。

黄巍老师提供了两个策略来解决此类困境:

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是一个策略,另一个策略是继续留在当前岗位,学会消化职场带来的压力和情绪。

淑芳老师建议:

清晰自己的需求与老板的需求,掌握沟通的节奏,循序渐进,一次性沟通不容易达到目的,往往需要多次沟通,这期间可以不断增长自身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沟通中,“消化”无处不在

综上,黄巍老师总结了四条实用的沟通策略:

一、 真实接触;

二、 照顾清晰;

三、只做支持性工作;

四、只做此刻能做的。

讲座在一片轻松和愉悦的气氛中结束,学员们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获得的收获,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适时的“消化”是调节心理与情绪的关键。

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