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个文弱书生,硬是被逼成了“吃人将军”,他率领战士包围自己的领土,却活生生把人逼成了“恶魔”!

可就是这么一位狠人,1300年来却被后人供奉,说他是大唐的守护神,这到底是为什么?后世评价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决定大唐命运的激战

公元755年,盛世大唐,歌舞升平的表象下暗流涌动,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帝国。安禄山这个在玄宗皇帝面前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的胡人,撕下了伪装。

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在范阳起兵造反,数十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地杀向了大唐的心脏。

消息传到长安,整个朝廷都慌了神。谁也没想到,那个平日里对皇帝毕恭毕敬的安禄山,竟然有如此野心!唐玄宗更是一屁股瘫坐在龙椅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安禄山可不是什么善茬,他手握重兵,骁勇善战,更兼备着胡人特有的狠辣。所到之处,城池陷落,生灵涂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着叛军就要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也顾不上许多了,带着杨贵妃和一众大臣,仓皇逃往了蜀地。

一时间大唐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在这场关乎大唐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城市,却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睢阳。

睢阳地处中原腹地,扼守着南北交通要道,更是大唐漕运的咽喉所在。控制了睢阳,就等于控制了大唐的经济命脉。

对于安禄山来说,拿下睢阳,就能切断大唐的财源,进而挥师南下,彻底将富庶的江南纳入囊中,那么大唐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而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来说,睢阳更是成为了最后的希望。只要守住睢阳,就能阻止叛军南下,为朝廷争取喘息之机,也为日后平定叛乱,恢复大唐的荣光,保留一丝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一位名叫张巡的文官,站了出来。说起来,他之前可是从来没带过兵,他本是开元年间的进士,当过太子通事舍人,后来又外放做了县令。按说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偏偏让他赶上了安史之乱。

张巡这个人,说白了就是个书呆子,满脑子都是圣贤书里的大道理,整天之乎者也的,一点也不解风情。可就是这么个书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担当。

叛军逼近的时候,当地的太守吓得屁滚尿流,二话不说就投降了。可此时张巡却站了出来,他怒斥太守贪生怕死,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然后他振臂一呼,召集了几千名百姓,拿起锄头,扁担,就和叛军干了起来。

你别说,他还真有两下子。先是跑到雍丘,和另一支唐军会合,然后就开始了他的“逆袭之路”。雍丘城小兵少,粮草也不足,按说根本守不住。可张巡愣是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硬生生地守了将近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先是来了个“草人借箭”,骗了叛军几十万支箭。然后又故技重施,用绳子把士兵们吊下城墙,偷袭了叛军的粮草,搞得叛军是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雍丘之战,让张巡一战成名。他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官,变成了名震天下的抗叛英雄。但是雍丘的胜利,只是他传奇故事的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他。

忠义遭遇人性的拷问

雍丘之战后,张巡的名声更响亮了,但也引来了更大的麻烦。叛军老大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杀了,这新老板刚上位,急着想干点大事出来,证明自己比老爹强。

这安庆绪一琢磨,这睢阳可是个好地方,拿下它就能控制整个江淮地区,到时候钱粮滚滚而来,还怕坐不稳这皇帝的宝座?于是他派出手下大将尹子琦,率领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了睢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尹子琦也是个狠角色,带着大军把睢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还放出话来,要活活困死城里的人。

张巡这边本来人就少,再加上之前在雍丘跟叛军死磕了那么久,早就弹尽粮绝了。这可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于是一场更加惨烈,更加残酷的战斗,在睢阳城下打响了。

这睢阳城里的人,都被张巡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一个个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跟叛军死磕到底。他们先是把城里的老鼠,麻雀都抓来吃了,后来连树皮,草根都啃光了,最后竟然开始吃起了……人!

没错,你没听错,就是人吃人!一开始,张巡把自己心爱的妾杀了,煮成肉汤,分给了士兵们。他说:“兄弟们,咱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再这样下去,不用叛军打,咱们自己就饿死了。我对不起你们,只能委屈我的爱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痛哭流涕,纷纷表示要跟张巡同生共死。可这人肉,哪是那么好吃的?刚开始大家还顾及着面子,强忍着恶心,吃了几口。可时间一长,就有人受不了了,开始呕吐,腹泻,甚至发疯。

但为了活下去,为了守住睢阳,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就这样,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睢阳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城里的百姓,无论老幼,都成为了士兵们果腹的食物。

而城外的叛军,也被城里人的顽强抵抗给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群人为了守城,竟然连人肉都吃,简直比野兽还要可怕!

这场惨绝人寰的围城战,整整持续了十个月。最终弹尽粮绝的睢阳城,还是被叛军攻破了。张巡和他的士兵们,在拼杀了最后一滴血后,全部壮烈牺牲。睢阳城破的那一天,城里只剩下四百多个活人,而这四百多人,也都是奄奄一息,不成人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能想象,当叛军冲进城里,看到的是怎样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吗?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味道,让人作呕。

而那些幸存下来的百姓,躲在角落里,用惊恐的眼神看着冲进来的叛军,这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

张巡和他的士兵们,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事迹,还是流传了下来,甚至后人还供奉了他1300年,每年都有人祭祀他。

但是对于张巡“食人”的行为,后世却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说张巡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大唐的忠臣。他以一己之力,守住了睢阳,为大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最终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张巡选择了投降,或者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刻,那么叛军就会长驱直入,占领富庶的江南地区,大唐的半壁江山就会落入敌手,历史的走向,或许就会因此而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巡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也有人无法接受张巡“食人”的行为,他们认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人吃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是泯灭人性的表现。

在他们看来,张巡为了守城,为了所谓的“大义”,就可以牺牲无辜百姓的生命,甚至把他们当作食物,这种残忍和野蛮的行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更有人指出,张巡杀妾充饥,虽然是为了鼓舞士气,但这种行为本身,也充满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对女性的极大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在“食人”的过程中,有多少人是自愿的,又有多少人是迫于无奈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地狱般的环境里,人性已经遭到了极大的扭曲和践踏。

那么张巡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可能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这位历史人物。

张巡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有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少数人,因为在他们看来,生命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是符合最大利益的理性选择。

但也有人会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是为了拯救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也反映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

结语

张巡的故事其实就是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更加残酷的现实面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张巡其实就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要么放弃抵抗,投降叛军,保全自己和城中百姓的生命,但这样做,就意味着背叛了国家,背叛了君王,也意味着将更多的人,置于叛军的屠刀之下。

要么拼死抵抗,坚守城池,为朝廷争取时间,为百姓争取一线生机,但这样做,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甚至要做出违背人性的选择。

最终张巡选择了后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张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