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用一个很妙的例子来解释“相对论”:

一个人和自己关系亲密、或心悦的人坐在一起,即使时间流逝了1个小时,也如只相处了5分钟那么短,因为这种情景下人只会嫌相处时间不够多;人的情绪影响心理感知,这种感知便很相对,假设人孤零零地待着,那么即使时钟只走了5分钟,他也会认为如1个小时漫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朗克获得此荣誉奖项,比爱因斯坦要早3年,但一战期间,普朗克却没有如爱因斯坦一般坚决表明自己的反战态度,后者因为不肯在德国所谓“文明宣言”上签字,备受赞誉。

66年前,爱因斯坦去世于普林斯顿,科学界视之为对世界的一大损失,但有关爱因斯坦的争议却从未停止,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爱因斯坦的大脑竟然“不翼而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维为何要偷走爱因斯坦的大脑呢?因为爱因斯坦实在是个聪明天才,谁都想知道,这样的天才大脑究竟与普通人有何不同。晚年的哈维曾回忆自己当年所做一切,并表示“不后悔”。

出生于1879年的爱因斯坦其实不像传闻中那样从小“呆笨”,相反,他早早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音乐、数理天赋。15岁就掌握了微积分,16岁就写下第一篇磁场相关理论物理学论文,他对几何与高等数学的的狂热爱好,也源于10岁出头时的自学,26岁时,他轻松拿下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那一年也是“爱因斯坦奇迹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哈维才做出了惊人之举,他认为,爱因斯坦的聪明一定与其大脑结构有关联,如果能发现其中奥妙,岂不是对人类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1955年,哈维按照流程仔细检查了爱因斯坦的器官,确认其死因为大动脉瘤破裂。按理此事该到此告一段落,然而,哈维无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就面对着爱因斯坦的头盖骨,天才的脑瓜!对他而言有着难以抵抗的诱惑。他实在忍不住,将爱因斯坦的大脑悄悄带出了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一再声明,自己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绝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只是为了科学研究,因为爱因斯坦的大脑里装着那么多“只有上帝才知道的秘密”,如果火化,岂不是可惜?

爱因斯坦的家人也只能由哈维研究了。哈维将之切成了240片分别装箱保存,那么他究竟研究出了啥结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因斯坦去世30年后,有关其大脑研究结果的论文接连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期刊发表,而这些研究,仅仅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大脑有细微差别,至今都没有什么突破发现......

打个比方,爱因斯坦吃一碗饭,我们也吃一碗饭,虽然饭粒数量不同,但总体还是相差不大的。除了爱因斯坦,数学家高斯等人的大脑也曾被研究,而高斯的大脑,同样未被发现什么与普通人对比很明显的生理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人们对天才科学家有仰慕敬佩是人之常情,但天才能成功,绝不生理因素,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就像中国古语“勤能补拙”所说的,我们未必有天才那样的聪明才智,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多读书,充实自己大脑,这比研究天才大脑更有意义,毕竟大脑天生而知识是后天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