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开创法院文化建设新局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认真落实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现代化“1+6+X”工作体系要求,以增强法院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为目标导向,与浦东图书馆加强合作,积极打造“法律与人生”分享会文化品牌,让更多优秀干警走近社会公众、讲述法院故事,提升法院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浦东法院金融审判庭孔燕萍、黄朱红、丁祎、顾天翔四位法官围绕“全国首家金融审判庭法官的专精与情怀”的主题,结合各自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对金融法治的理解以及职业生涯的感悟。政治部和金融庭部分干警、来自金融机构、专业调解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读者共计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在互动赠书环节纷纷表达了对金融法官们司法为民、能动履职的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年的法院生涯,顾天翔坚守人民司法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努力让每一次判决都成为传递法治温度的载体。

在一个案件中,原告是一位遭遇信托产品爆雷的83岁老人,他理解不了诉讼时效的法律含义,只是一味诉说维权的心酸之路。面对老人,顾天翔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话向老人释明法律。

老人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他渐渐回忆起自己曾给被告寄过索赔信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他立即向顾天翔补充提交了相应证据。最终,本案认定原告通过各种方式提出履行请求、主张权利,诉讼时效已相应中断,法院依法支持了老人的诉请。不久,老人给顾天翔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顾天翔眼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浦东法院金融法官,要有站位高度、专业广度、审判精度和司法温度。他将努力秉持为民初心,全方位锤炼过硬司法能力,促进金融纠纷实质性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忙、专、广”——这是黄朱红对金融审判庭工作的总结。对她而言,金融审判工作就像一片旷野,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默默在民事审判领域深耕8年后,黄朱红来到金融审判庭,开启了转型之路,2年后,她被调至综合审判团队,开始学习办理金融刑事案件。

在专注审判业务的同时,黄朱红不忘提升自我。她在同一年报名参加了法官入额遴选和博士入学两场“大考”,每天仅能休息五、六个小时,但她坚持了下来,并成功入额为法官,也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博士学位。

付出的汗水终有回报。黄朱红撰写的论文荣获上海市级学术讨论会二等奖、上海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奖等,主审的多起案例被《人民法院报》《上海法治报》、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发。

在黄朱红眼中,法律人生就是旷野与轨道的交织,既要勇敢地去探索旷野,也要稳健地走出一条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进金融审判庭时,丁祎对金融案件的审理规则还不够熟悉,时任浦东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王鑫安排她参与编写金融案例集。丁祎对庭里资深法官的优秀案例进行了梳理汇编,最终形成共计26万字的《金融案件法律适用关键词与典型案例指导》一书。在研读案例的过程中,她逐步加深了对金融案件的体系化理解。

成为金融法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庭审实战能力。时至今日,丁祎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主持证据交换的场景,自认为准备充分的她在面对双方律师的唇枪舌剑时,无法做到胸有成竹。

但丁祎没有气馁,而是在之后的每个案件中,通过一次次的庭前准备、证据交换、组织调解、安排谈话,将理论认知在真实的庭审交锋下转换为实战能力,庭审驾驭水平突飞猛进。

在丁祎眼中,身为法官,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正义的信仰、对法治的坚守。在未来的日子里,丁祎将不断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夏天,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的孔燕萍通过暑期法官助理实践项目来到金融审判庭实习。当时的她看着带教法官的沉着镇定,羡慕不已,暗暗发誓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如今孔燕萍已是团队负责人,她始终坚持以公正高效化解金融纠纷为己任,并认真做好案例宣传、机制创新等司法服务保障工作,先后荣获浦东新区巾帼建功标兵、浦东新区三八红旗手,两次荣立上海法院个人三等功。

近年来,金融资产管理类案件快速增长,她积极探索“示范案件判决”和“平行案件调解”的纠纷化解方式,寻求类案化解的高效路径,并带领团队起草金融资产管理类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引导各方主体共同维护金融秩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孔燕萍眼中,金融审判的底色是专业。专业的法官、专业的裁判,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规范引导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作者丨郭雅琪

本版摄影丨王晓雷

责任编辑丨周丹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