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新四军军部参谋长张云逸(1955年成为开国大将)奉中央指示,到达安徽舒城,敦促由高敬亭领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东,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无意东进的高敬亭却提出,担心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廖磊派兵拦阻,会给四支队制造很大的麻烦。

张云逸当即指出,可以由他亲自去找廖磊谈判,以不影响国共合作为名促使廖磊给四支队放行。

第二天一大早,张云逸就在林维先、戴季英、李资平等人陪同下,押着三名日军俘虏,带着两匹刚缴获的大洋马,直奔廖磊所在的大别山金寨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张云逸要带日军俘虏和大洋马一起去呢?原来这是他的一个策略。

张云逸的想法是:其一,既是去拜访廖磊,当然要带着“见面礼”,而这洋马与俘虏正是最受国民党欢迎的礼物。其二,做一次不宣传的宣传。

原来,当时国民党自己消极抗日,却经常在群众中造谣惑众,说新四军是游击游击游而不击,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哄骗,使得新四军的声誉和威信大受影响。因此张云逸带着日军俘虏和大洋马去,沿途让群众看看到底是哪一方不抗日,国民党的谣言就能不攻自破。

不出张云逸所料,他们一路上每到一个村子都会引来老百姓的围观。当群众得知新四军抗击日寇的战斗经过和眼前的俘虏、大洋马时,才明白国民党一直在造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当张云逸一行到达省政府门口时,廖磊不仅带着一批文武官员亲自迎出门外,而且满脸堆笑、客客气气。

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张云逸走到面前时,廖磊竟毕恭毕敬、正正规规敬了一个军礼,朗声说道:“张参座,部下廖磊有礼了!”

张云逸不由得一愣,心中大惑不解:你是堂堂国民党大员,为何在我面前自称部下?难道这里面出了什么差错?还是廖磊故意这样做的?

廖磊见状,哈哈大笑道:“张参座,真是贵人多忘事啊!莫非你不记得当年北伐时,你是师长,而我则是你手下的一名营长了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恍然大悟,也大笑道:“哈哈,原来是你啊!没想到你如今已是一省大员、人中龙凤,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呐!”

廖磊连连摆手:“哪里,哪里,张参座过奖了!”

张云逸指着身后的礼物说道:“这是送给廖主席的见面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廖磊一见俘虏和洋马,顿时眉开眼笑,高兴地说:“多谢!多谢!”

随后两人一同进入会客室。落座后,张云逸便道明来意,要廖磊给新四军第四支队进入皖南提供方便,并指出这是党代表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新四军组建时就已商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磊听罢,心想这是蒋委员长自己 定下来的,自己要阻止毫无理由,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只是新四军到皖东势必占领大片地盘,时间一久于己不利。

他便提出,要四支队到达皖东后,就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嘉山县境内的30里以内活动,不要把范围铺得太开。

廖磊心里的小九九,张云逸早已有了盘算,微微一笑说道:“廖主席想得如此周到,张某十分感谢。但廖主席乃是文武全才,在军事上颇有造诣,理应明白国军主力在正面战场,实行的运动战和阵地战,而新四军则是在敌后展开游击战,配合国军主力作战。”

“张参座的意思是……”廖磊面露狐疑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说,新四军的游击战,其战术要旨在于出没无常、游动不定,没有固定的作战地点,什么时候好打,就在什么时候打,什么地方好打,就在什么地方打。只有灵活机动,才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如按廖主席所言,限制在30里之内,不是给敌人当活靶子吗?”

廖磊听罢,红着脸说道:“本人决无此意,张参座误会了。”接着又无可奈何地说道:“既然如此,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

张云逸见廖磊点了头,又顺势提出:“按国共合作规定,新四军受双重领导,希望廖主席对四支队及江北游击队加强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那是!”廖磊一听此言,如坐春风之中,连忙说道,“鄙人份内之事,义不容辞!”

张云逸见他上了钩,便话锋一转:“不过,目前四支队经费无着,粮食弹药奇缺,还望廖主席为了抗日大业,按编制发放经费,补充弹药粮食。”

廖磊骑虎难下,只得当场叫来财政厅长章乃器,让他每月支付新四军经费一万元,打算就此搪塞过去。

没想到章乃器是坚决主张抗日、支持新四军的进步人士,正好名正言顺地支援新四军,每月实际拨付给新四军的经费是三万元,给四支队提供了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