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1688年,75岁的孝庄病逝,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伏在她身上嚎啕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谁料,康熙走出寝宫,却下旨: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棺椁也不要下葬。

75岁的孝庄第二次中风,她躺在卧榻上奄奄一息。一旁的康熙泣不成声,尊贵如皇帝,也不能接受敬爱的皇祖母离开自己。

孝庄紧握着康熙的手渐渐松了下去,康熙立刻跪在孝庄床前,将头狠狠嗑了下去,“皇祖母!”

“太皇太后薨了!太皇太后薨了!”

皇宫上下一阵哀怨的啜泣声,孝庄生前善待各宫嫔妃及宫女,她骤然离世,阖宫上下都唏嘘不已。

“万望皇上保重龙体!”各位嫔妃都劝告康熙要保重身子,康熙颤颤巍巍的走到大殿门口,看着皇祖母守了一辈子的紫禁城,下了一道意向不到的圣旨。

“太皇太后的棺椁停灵宫中,暂不下葬!拆除慈宁宫东侧的五座小殿!”康熙一连下了两道圣旨,先是不让太皇太后入土为安,又命人拆了皇太后生前最爱的五座宫殿。

不少百姓背后议论康熙“不孝”“大不敬”。其实康熙这么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皇太极驾崩后,顺治帝福临登基称帝。皇太极生前就极尽宠爱海兰珠,为这名女子不惜荒废了政事。

福临在痴情这方面完全遗传了他的父亲皇太极。福临对太后安排的皇后丝毫不感兴趣,专房独宠董鄂妃。

一国之君岂能耽于儿女情长,孝庄时常劝诫,福临却没有丝毫收敛。

后宫真爱难得,董鄂妃的儿子染病去世,董鄂妃也郁郁而终。痛失爱人和儿子,福临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撒手人寰。

十几年的时间里,孝庄失去了丈夫,儿子,孙子。可孝庄来不及悲伤,边境小国频频来犯。孝庄出面将八岁的玄烨(康熙)推上了帝位。

这祖孙俩没有因为权利争的你死我活,孝庄尽心尽力辅佐年幼的皇帝,康熙笔辍不更,尽力想要当一个好皇帝。

康熙没让孝庄失望,十三岁擒鳌拜,后又灭了葛尔丹。康熙无疑是清朝最出色的皇帝。

孝庄逐渐年老,人终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免不了要交代身后事。康熙承诺,孝庄百年后,会将她和先皇皇太极合葬。

古代的女人费尽心思当上皇后,太后,就是为了能和皇帝“生同寝,死同穴”。但是孝庄却并不想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将康熙唤到了床前,叮嘱皇太极已经去世多年,不好再打开地宫门口扰他清静。

孝庄一直惦念年幼就死去的孩子福临,他恳请康熙能将自己葬在顺治帝陵墓的旁边。

交代完后事没多久,孝庄便到地下去见了儿子。可身后事却让康熙犯了难,“帝后同葬”是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规矩,孝庄却要葬在顺治帝旁边。

自古以来,还没有母亲葬在儿子的墓陵旁,这实在不合规矩。

康熙这才下旨暂时将孝庄的棺椁停在宫内。

孝庄生前最爱在慈宁宫旁的小殿居住,康熙命人将那五座宫殿拆除,用拆除的原材料,在顺治帝陵墓旁建造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宫殿。

孝庄的棺椁被放在了顺治帝陵墓旁的宫殿。如此一来,便满足了孝庄要在顺治墓旁的遗愿。顺治埋于地底,孝庄的棺椁则在宫殿内保存。

康熙始终把孝庄的遗愿放在第一位,这才下了两道看似“荒谬”的圣旨。

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恳请让太皇太后入土为安,与先帝同葬才符合礼法,这些折子都被康熙一一驳了回去。

孝庄的棺椁一直在宫殿内停放了三十七年,一直到雍正帝继位,他在顺治帝的清孝陵旁修建了昭西陵,孝庄得以被葬在昭西陵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