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茂村位于播州区枫香镇东北部,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345户,5166人,划分8个网格,107个联户单元,2021年以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升至21764元。2016年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最美红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2017年获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中国人居环境奖”;2018年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省党建扶贫示范基地”;2019年获“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2021年,获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花繁叶茂》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时段播出。

“五治融合”夯实治理根基

花茂村坚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准工作举措,着力构建起“政治强引领、自治强根本、德治强基础、法治强保障、智治强支撑”的治理体系,多措并举提高普法力度,确保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合法维护权益,增强致富本领,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健全“村级党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组织体系,将“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深度融合,对党员进行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构建“一约五会”群众自治模式,健全党群会商、干群月月见面会等群众议事决策机制,践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群众会+”等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三是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平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健全农村法治工作网络体系和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五是深化推进网格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高效实战的“一中心”指挥体系,围绕信息化、专业化队伍建设要求,严格制定网格员准入标准,选聘熟练操作智能设备、综合素质高、热爱社区工作、善做群众工作的人员作为网格员,有效实现资源下倾、权力下放、力量下沉,为广大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代办、法律服务、安全隐患排查等多样化、便捷式服务,让群众生活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乡村旅游拓宽村民致富路

在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助推下,花茂村坚持走农旅文融合发展道路,将乡村旅游发展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中,深入挖掘红色、乡愁、农耕、土陶、古法造纸等文化资源,打造集坝区农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休闲度假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等文化传承基地,带动农户发展乡村旅馆7家、特色农家乐13家、文化企业4家,打造文化创意产品30余种。其中“花茂人家”是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企业,有“一张纸、一幅画、一盏灯、一瓶酒、一首歌”等传家宝,书画家主要为本地村民以及返乡大学生为主,有的作品还融合了法治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法治氛围,2018年登上央视《传家宝》栏目。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花茂村聚焦保护村级合作社合法权益,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村级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等,助力蔬菜、稻“+”两大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依托遵义市播州区大生旺专业合作社,在刘家湾、红旗等7个村民组发展“稻烟”1213.8亩,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就业200余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村级合作社(绿动九丰合作社)探索“订单农业”“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村经济合作社得股金、反租倒包得资金)模式,建立股份分红、收益分红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将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到经营主体,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来源:遵义市司法局
终审:李克炯
复审:黄 艳
初审:陈 睿
编辑:罗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