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世界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它走出了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因为其趋向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南斯拉夫联邦一度被称为背叛了社会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由6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联邦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分崩离析。南斯拉夫解体,曾经在东欧社会闪耀的一颗社会主义新星就此陨落。

因为社会主义聚集在一起的六个国家,在分裂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南斯拉夫联邦怎么走到解体这一步?南斯拉夫分裂后,各国的发展现状又是怎么样?

政府流亡,人民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没能征服这片土地,反而使南斯拉夫各地区团结起来,合并成为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王国实行君主制,他们的君主因为战争登上了王座,又因为害怕战争被赶下了王座。

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的保罗亲王害怕轴心国对其联合进攻,于是懦弱地选择与轴心国合作,签署三国公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份公约并未带来和平,也并没有阻挡轴心国的侵略的野心。1941年4月6日,轴心国大举入侵南斯拉夫王国

就在南斯拉夫受到战争侵袭的同时,南斯拉夫王国的王室抛弃了他们的人民,灰溜溜地逃亡到英国伦敦。

就像其他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国家一样,留学生、工人和艺术家率先将社会主义思想带到了南斯拉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月革命鼓舞,南斯拉夫成立了共产党组织,并在国内展开活动,期望学习苏联,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王国的政府逃亡后,南斯拉夫人民纷纷奋起反抗,共产党人成为反抗侵略、解放南斯拉夫的中坚力量。其中最为主要的组织,就是由铁托领导的“游击队”

铁托在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中,将深植于南斯拉夫的顽固势力一一拔除,将共产党发展成为南斯拉夫的最大势力,二战将要结束之际,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军已经有80多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结束后,在共产党的强大势力对比下,南斯拉夫王国的政府显然毫无竞争实力,铁托否定了流亡政府的合法性,并通过选举成立共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废除君主制,建立起独立的共和国,一个由六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共和国形成了,并在第二年将国家的名字正式定为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

与苏联决裂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毫无疑问的倒向苏联阵营,美苏冷战期间,数次击落美国的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南斯拉夫的支持并没有换来更好的苏南关系,苏联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强势插手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干涉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榨取南斯拉夫的资源

铁托也是一个强势的领导,他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四年抗战,才成立独立国家,自然不能忍受苏联的强硬控制手段。

苏联的领导也同样不能忍受铁托强烈的自主性,苏联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苏联跟随在苏联的脚步后前进的,南斯拉夫理所应当按照苏联的经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加激化两方矛盾的是,苏联将南斯拉夫解放的功劳据为己有,无视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在抗战中的牺牲,铁托对苏联的不满日益加深,逐渐走上了不同于苏联的发展道路

1948年,苏联通过强硬手段要求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必须先经过苏联。受到南斯拉夫的反对后,苏联又先后通过停止贸易、撤回苏联顾问团的方式制裁南斯拉夫。

随后,南斯拉夫和苏联展开了舆论攻击,双方相互攻讦,苏联联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指责南斯拉夫政治路线错误,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斯拉夫则公开发表演说,反驳苏联的指责,这场辩论以铁托赢得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支持为重点,南斯拉夫与苏联决裂,走上了更加开放的社会主义道路。

失去苏联的支持,这个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最大同盟,铁托不得不面对南斯拉夫在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等各方面受到的强烈冲击。

南斯拉夫走上了对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铁托在经济政治外交上都实行了相当自由宽松的政策,国家对西方自由经济接受度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改革在初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的显著提高。由于与苏联的决裂,南斯拉夫拒绝介入美苏争霸的竞争之中,与第三世界国家展开了友好外交。

南斯拉夫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独树一帜的风景。

经济衰退与民族主义

铁托的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给南斯拉夫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频繁的改革也给南斯拉夫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济上,南斯拉夫实行更为开放的市场经济,这导致了南斯拉夫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北方发达地区的收入被政府用来补贴南方欠发达地区,这项平衡经济发展的措施,反而加剧南斯拉夫内部的矛盾。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和国本身又是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联邦,国家间内部差异明显,政府补贴的举动,引起了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部环境的动荡同样激化了内部的民族矛盾。南斯拉夫独立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这种平衡维持了一段时间。

但是美国在与苏联之间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美国迫切想要扩大对东欧的影响力,南斯拉夫不结盟的政策,使其逐渐失去充当东西两方阵营缓冲带的作用。

70年代,世界爆发了石油危机南斯拉夫在西方的贸易限制和危机的双重夹击下,经济发展增速缓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下行,使国家失业率上升,这些失业的人口中,一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种情况给南斯拉夫的社会稳定带了不安定因素。

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社会贫富差距也加大的阶级矛盾,南斯拉夫已经陷入混乱。

80年代末期,南斯拉夫联邦内部的国家谋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甚至爆发了战争,南斯拉夫解体已经不可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斯拉夫内战

最早宣布独立的是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这是引发后来一系列南斯拉夫内战的导火索。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爆发了战争。通过对海关通道和军用水电供应设备的占领,斯洛文尼亚打响了南斯拉夫内战的第一枪。

这场战争只进行了10天,就在欧洲共同体的调停下,达成了停火协定南斯拉夫联邦承认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斯洛文尼亚的顺利不同,克罗地亚的独立过程要残酷得多。克罗地亚内部是多民族聚居,塞尔维亚人担忧克罗地亚的独立会导致对塞尔维亚人的迫害,所以集结起来反对克罗地亚人

克罗地亚人也想要完全占领克罗地亚地区,因此对塞尔维亚人进行驱逐。双方因为民族冲突爆发了排除异己的战争。这场战争由克罗地亚人胜利取得独立为结果。

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战争,引发了其他民族人民的担忧,他们担心塞尔维亚人会压制地区民族的发展,限制本民族的势力,因此也纷纷走上了独立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境内较少有塞尔维亚人居住的马其顿共和国,通过独立公投,正式和平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进行了独立行动,但是由于民族之间对于独立的意见不统一,波斯尼亚爆发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涉及了穆克两族和塞尔维亚人的民族冲突,还因为美国、苏联和欧洲三方势力加入争斗而变得更加复杂。

直到1995年,才结束了3年的内战,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三方签订了协定,同意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维持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体后的世界

南斯拉夫解体后,分裂为六个国家。黑山是这六个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只要花上一个下午,就能开车穿越黑山全境。

黑山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国家,旅游业是黑山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的主要来源。在南斯拉夫地区,黑山属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尤其落后。

马其顿的情况与黑山类似,其主要贸易对象为欧洲地区的一些国家,近年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黑战争给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的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经济发展对欧洲国家的依赖比较大,被当作欧盟的后花园

塞尔维亚在内战后受到联合国的经济制裁,但是塞尔维亚从南斯拉夫联邦继承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战后通过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斯拉夫地区中,克罗地亚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克罗地亚地理位置优越,是进入欧洲中部和东南地区的入口,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线路。

依托便利的港口和铁路设施,克罗地亚在旅游业和造船业、制药业上有不错的发展水平

斯洛维尼亚是南斯拉夫地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这里有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在汽车制造和高新技术上有很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脱离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国家,如今依然积极在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中发挥着作用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 - 2023年9月4日 【冷战: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
澎湃新闻 - 2019年7月7日 【南斯拉夫残骸①:不断被建构的民族仇恨】